2016年湖南高考语文评卷资料汇总,包含阅卷细则和标杆作文,对备考有重要价值
2016年 高考语文 资料汇总
│(新)2016高考作文补充细则.doc
│2016年 高考优秀作文.doc
│(定稿)2016年普高招生语文试题.doc
│第二批 标杆.doc
│第三批 标杆.doc
│第四批 标杆2.doc
│第一批 标杆4个.doc
└─基础题 细则
10小题评分细则.doc
11(1,4),12(1,4)评分细则.doc
11题⑵⑶、12题⑵⑶评分细则.doc
第16、17题补充评分细则.docx
第7题补充评分细节.doc
第8、9题补充细则.docx
2016普高招生语文试题(湖南)分析与评价
2016年,我省高考语文启用新课标全国I卷语文试题。今年试题既保持了整体稳定,又富有灵活性;既注重对考生语文基本素质的考查,又彰显了考查语文应用能力的趋势。参加评卷的大多数教师认为,试题内容覆盖全面,难易度和区分度把握得比较好,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引导中学语文教学,也有利于我省高考的平稳过渡。
试题整体评价
一、稳中有变,平中见新
与往年的全国卷相比,今年试卷的板块构成、结构模式、题型分布、考点、分值、难易度等都基本一致,具有鲜明的稳定性。但在稳定的前提下,仍然有创新变化。如第13题的命题形式、考查内容量有了变化,由2015年的近义成语辨析变为辨析6个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第15题由2015年的选句变为选填关联词语;作文考查多年未曾出现的漫画题型。
二、典雅厚重,立德树人
其一,注重选取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材料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文言文阅读材料刻画了曾公亮勤心为民、治国有方的能臣形象。其二,加大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査力度。除古诗文阅读题外,表达题中也注意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古代小说、广西传统文化、太极拳、中国结、旗袍、国画、剪纸等。其三,凸显创新能力。如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中陈忠实创作的创新,表达题中的创业大赛、新能源汽车新媒体等,都能传递创业创新正能量。其四,蕴含依法治国理念。如曾公亮“谨绳墨,蹈规矩”,漫画材料的奖惩符号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对法律、法规问题进行思考、感悟和生发。
三、注重能力,凸显素养
试题承续了往年全国卷的优点,注重考查语文应用能力及审美探究能力,以凸显学生语文素养。如第三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第(4)题为探究题,以文中反复出现的“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作为切入角度,引导考生探究小说主人公六安爷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探究小说的主题。第五题语言文字运用第16题属于补写,考查考生的逻辑分类和语言表达能力。今年的作文题,更能综合考查考生的思辨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科交融,兼收并蓄
试题以语文学科为核心,巧妙地融合了历史、生物、化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多门学科知识或元素,兼收并蓄,实现了学科间的大跨界,反映了一种大语文的“考试观”,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例如,论述类阅读题甲骨文的发现涉及史学;句子补写题花青素的说明与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密切关联;构思写话题涉及体育、手工、国画等学科概念;作文题实现了与美术、哲学的巧妙对接。
试题具体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
近几年来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选材集中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济金融等相关领域,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材料的文化含量和教化作用。
今年材料选自朱凤瀚论文《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约1100字,由五个具有总分关系的自然段构成:第一段介绍什么是甲骨文;后面四个段落从不同角度阐发了甲骨文发现的巨大影响。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适合高中生的阅读和理解。
……
标杆一
拒绝教育“懒政”
前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虎妈”,“鹰爸”事件想必仍记忆犹新。他们培养出的孩子各个品学兼优,才华横溢,教育方式引来一批人追捧。但冷静思考后,才发现这不过是教育的“懒政”。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虎妈鹰爸们却把孩子们当成了他们达到某种目标的工具:制定各种高强度的学习方案,规定凌晨5点起床、晚上12点才睡觉的严苛作息,成绩必须得到全优……但试问,这些孩子除了一摞高过自己的证书,他们的童年还剩什么呢?
漫画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一种是分分必争纯粹以分数至上为目标,另一种却是注重于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为后者击节叫好!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故父母要担当起人生导师的责任,在孩子的人生各方面为他们点亮明灯。而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成绩优异生,成为自己口中骄傲的谈资。这种父母无疑是自私的,无疑是最懒怠、最没有用心关注孩子成长的。
千年的儒家文化为何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我想那便是孔老夫子的那一句“因材施教”化为春风沐阳,化为每个人心田里的一丝希望。孔子虽弟子三千,情形各异的人不胜枚举,但他却能以谆谆教诲培育出无数优秀的后辈。反观某些家长,抱怨自己孩子难管,将孩子的失误责任推向学校,老师,不免过于失职。三千弟子都能成长有素,何况一个孩子呢?
再者,教育绝不能粗暴行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是教育应有的生态。家长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拒绝往规则、制度里框住孩子,要灵活变通,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讲求“精准教育”,也不要在语言上抱怨责备孩子,恶语伤人三分寒,暖语人间四月天。多给予他们鼓励、支持,不但要善于做一个“批判者”,也要善于做一个“建设者”。
成长的塑造不单是由学识堆砌而成的。无知肤浅如“北大炫证女”,凭自己聪慧头脑与努力在大学内考过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证件,但目的却是将证件铺在床上显示自己很有本事的照片,来哗众取宠,夺人眼球。你能说这是教育的成功范例吗?过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已使他们迷失方向,让原本纯洁的求学心染上了“利欲色彩”。所以,父母更多的应该让孩子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为那些公序良俗远比冷冰冰的知识重要。
莫让孩子成为机器,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深入社会的人。莫让“懒政”让孩子走向深渊!
【评语】
本文主要从父母这一施教者的角度进行探讨,紧扣“拒绝教育懒政”行文,针砭“虎妈”“鹰爸”们片面追求分数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分析了教育懒政的原因和危害。倡导“用心关注孩子成长”,像孔子那样“因材施教”。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内容项在一等中档,记18分;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但个别词句欠斟酌,表达项在一等中档,记18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