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古诗鉴赏之怀古与送别诗<br>
光明中学 陈涵<br>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br>
送人归东   温庭筠<br>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br>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br>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br>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br>
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br>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br>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br>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br>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br>
  <br>
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br>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br>
  <br>
2.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br>
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br>
(二)送魏万之京   李颀 <br>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br>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br>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br>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br>
注: <br>
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br>
  <br>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br>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br>
  <br>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br>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br>
(三)送友人  李白 <br>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br>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r>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br>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br>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br>
  <br>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br>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br>
  <br>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br>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br>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br>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br>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br>
(2)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br>
答案要点: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所答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有人、有景、有情)。<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