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300字。
湖南师大附中03级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 文
命题人:欧阳昱北  厉行威  郭在时  吴彩霞   审题人:张迪平  2005.12.5
【注意】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谙熟(ān)       歆羡(xīn)    垂涎三尺(yán)    荒诞不经(dàn)
B.剽窃(piāo)  骠勇(biāo)  相形见绌(chù)  咄咄逼人(duō)
C.庇护(bì)       毗邻(pí) 如法炮制(pào)  越俎代庖(páo)
D.蚱蜢(zhà)   作坊(zuō) 咎由自取(jiù)  焚膏继晷(ɡu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埋单    眩目    喝倒采     浑浑噩噩
B.肄业   猫腻    勘误表     闲情逸志
C.煽情    缜密    局域网    举止安详
D.切蹉    跻身    座右铭    瞠目结舌
3.依次填如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专家学者的呼吁和媒体的关注下,        在历史风尘中的古镇近年来已被掀起了神秘的盖头。
②回来的路上,我背着火车前行的方向坐着,看着窗前大片大片正在        的风景,心中不免有些伤感起来。
③干旱即使在汛期也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是世界难题,        现在是风干物燥降雨少的枯水季节呢?
A.淹没   消失   况且     B.淹没   消逝   况且
C.湮没   消失   何况     D.湮没   消逝   何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美国在前方的兵力吃紧,部队换防一拖再拖,加上它到处插手,兵力使用已经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B.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C.腾讯公司首次公开拍卖QQ号,市民对此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爱心举动,有人则认为它有商业炒作的嫌疑。
D.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作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字选字过于生僻拗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天安门广场等7个景点,已被定为北京首批红色旅游景点。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方泽华给予了否认。
B.保护水资源,并加强水资源的开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增强创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
C.这次金融改革,围绕着“形成一个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而展开。
D.后期桐城派,主要是指出自吴汝纶门下,活跃在19世纪末年、20世纪初年,以桐城义法相号召的古文创作。

二、(1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6~9题。
书法与中国文化
一种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家的终极目的不在建造一个庞大精严的思想系统,而在思维的省悟贯通之后,返回到实践生活之中。我认为从抽象思维落实到具体生活的第一境乃是书法。
哲学家一旦搦笔濡墨写几个大字,他的活动就不再是冷峻的理性分析或单纯的语言表达,而是综合了哲理与情思,表现在造型空间的自由创造,从超越的观察省思回到平野人间的散步。宗白华说:“中国人不是像浮士德‘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丘—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这是比哲学更远的一境。在这里有哲学、有生活,也有“游于艺”的俯仰徘徊。如果哲学是“高处不胜寒”的峰顶,则书法是可以游憩流连的园地,所以可以说是文化核心的核心。
书法是心灵的直接表现,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既是意识的,又是潜意识的。通过书法研究中国文化精神是很自然的事。
西汉扬雄提出:“书,心画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自唐之后,科举取士,书法也是评定标准之一。这标准不在考测才学,而是甄别性情和人品。今天西方企业选取工作人员也往往采用这方法,字迹学家的报告也列为参考根据。当然中国书法理论虽然涉及字迹学的问题,但并未建立一门字迹学,因为谈书法究竟是谈艺术欣赏。不过,中国的书法欣赏透过审美,还是归到欣赏人自身,欣赏人的品格性情。我们赞美书法,不说“这幅字很美”。因为这样说是一种着眼于纯粹形式美的说法,乃含有贬义,意味着这字很漂亮,讨人喜欢,但是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我们欣赏书法通常用的赞词是:遒劲、古拙、苍老、飘逸、典雅……这些词描写作品的风格,同时也便涉及书者的心灵境界。所谓“心灵境界”是书者先天气质、智慧和后天经历、教养、努力等所共同形成的心理结果、内心世界。
在世界文化中,惟独中国文化产生了书法,阿拉伯国家虽然也有书法,但是以装饰意味为主,和中国书法以表现为主有本质的不同。西方所谓“书法”更局限于招牌、广告和印刷装潢。在中国,书画并称。中国书法的精神内涵和诗、文、画是相等的。
读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可以看到书法所容纳的中国人文精神。他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他提出:“学者若能见千碑而好临之,而不能书者未之有也。”临写是摹仿一家的用笔、结构和章法,然而要通过运笔用墨的摹仿潜入古人心态,了解一种性格、精神。临千碑乃是体认多样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广泛的认识扩大我们自己的胸襟,补救自己的弱点缺陷。他要求学者把中国文化史温习一通,把中国文艺流派的各种风格意趣涵泳在心,陶冶为自己的血肉,酝酿为蜜,落纸为云烟,而呈现出个人的神采气象。
有如此的书法家么?我们至少可以说这是康有为所设想出来的书法家,这个书法家的背后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实体。他写出来的书法是整个中国文化矿藏所提炼出来的结晶:这样的理想的书法家,也是一个理想的中国文化人。
                                      (选自《新华文摘》2003.6 有删改)
6.不能直接证明“书法是个人心灵的直接表现”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清人刘熙载的观点: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
B.自唐之后,科举取士,书法也是评定标准之一,通过书法甄别性情和人品。
C.今天西方企业在选取工作人员时,字迹学家的报告也被列为参考根据。
D.我们赞美书法,不说“这幅字很美”。这样说意味着没有特色、没有个性。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超越的观察省思”指综合了哲理与情思,造型空间的自由创造。
B.书法不是中国文化所独有,西方与阿拉伯国家有内涵相同的书法。
C.临写可潜入古人心态,临千碑的最终目的是体认多样的内心世界。
D.康有为所设想的以整个中国文化的实体为背景的书法家大概不存在。
8.通观全文,作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