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10字。
6 琵琶行 并序第2课时
1.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行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就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泣的诗篇。
2.鉴赏诗歌的侧面烘托手法
(1)内涵: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侧面烘托就是对事物的侧面描写。它的艺术效果,可以与渲染媲美。
(2)侧面烘托的常见类型:
①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②物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是以闹衬静。
③以物托人(情感)。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3)作用: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不仅可以使主体事物的特征得以强化,更加鲜明突出,而且还可以在对照中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主要事物的认识,从而收到单纯用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明确诗歌所写的主体事物→找出其他事物→根据诗歌主旨,联系诗句分析侧面手法→从表达内容、情感方面分析作用。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
感斯言______________ 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 自言本是京城女______________
转徙于江湖间______________ 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
却坐促弦弦转急______________ 因为长句______________
初为《霓裳》后《六幺》______________ 为君翻作《琵琶行》______________
商人重利轻别离________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______
整顿衣裳起敛容______________
3. 话;字;说话的声音;说;辗转;转动;更、越;创作;弹奏;替、给;以……为重,看重/以……为轻,轻视;突然爆发出;整理。
1.全诗虽长,却结构严谨,试探究诗人用怎样的线索使诗文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从而成为唐长篇叙事诗中最突出的名篇之一的呢?
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一个反映民间的变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
2.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在。
诗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开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