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9980字,答案扫描。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测试模块:必修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11题-第1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综合。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的发展,乃继承中的创新。重视传统文学优秀品质之继承,乃当代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传统文学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经典质素?
首先,传统文学承叔着民族精神,那种注重文学的现实性、重视文学的精神品性、追求真善美的文学本体现,是当代文学创作所应该继承的。司马迁创作《史记》而彪炳史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旨在表达对天地自然、社会历史、人类生活的独特认知,考稽其兴废成败之理,这一指导思想乃其获致巨大成功的关鍵。其实这也正是中国文学的基本精 神。文学创作强调有感而发,有为而作,要有现实的针对性,表现出强烈的入世精神。作家要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与体味,表达向上的力量,追求真善美。
其次,传统文学经典倡导为文要有针对性,有感而发,要言之着物,即通过具体事件的叙述,在生智形象的叙述中,寄寓褒眨,当理切事,鮮明生动地阐明主旨,以积极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感染读者。经典文学注重历吏文化的延续性,熟悉丰厚的历史文化,提要勾玄、细大不捐、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有些当代文学作品,忽视了对文学经典的继承,往往对传统文学、思想、文化、生活非常隔膜。当代文学创作出现了想得太多、写得太多而读得太少的弊端,许多作品结构模仿、内容相似,陈陈相因,“所谓陈言者,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了无余味,贫乏苍白。其实,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前代文学往往是后来文学的滋养,或者作为进一步创造的“材料而我们即使写一些小文章,几乎不能吸取经典文学的奇葩,作为写作的材料而化用自如,这样的状况,呈现出当代文学创作的贫乏与苍白,割裂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其三,传统文学经典的辞章之美,理应由当代文学继承与借銮,语言的典雅或简洁,是文学经典留给后世的丰厚馈赠,就辞章而言,经典文学,无论长篇或短制,都很重视篇章结构的布局经略,或体制宏大,气势恢宏;或精约简要,有尺幅千里之势,颇值得学习进鉴。而且,即使是实用文体,传统文学亦颇注意其篇章结构、材料运用、语言艺术的文学性。经典文学的基本质素所提供给我们的,则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语言和精密的艺术追求。反 现一些当代文学作品,轻视文学本体的追求,缺乏高远的精神品性,内容上几乎割裂了社会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不能自如地运用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智慧,而且结构粗疏,语言粗陋贫乏苍白。这 些皆阻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削减了当代文学的内涵和精神品性。
当代美国极富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说传统不仅是传承或善意的传递过程,它还是过去的天才与今日的雄心之间的冲突,其有利的结局就是文学的延续或经典的扩容。”西方文学,正是对前代优秀文学的延续、扩容与超越,其经典质素始终一脉相承,不曾 间断,希措文明、《圣经》文化,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及艺术品性,或隐或显地传承着,故而能够持续不衰地造就伟大的文学。相反,有些当代文学创作离开经典文学的滋养太久了。而今我们的文学创作,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学的经典素素,植根于华夏民族文化之壤,很好地继承借鉴,融会贯通,才有创新可言,方可创造出伟大的文学。
(选自雷恩海《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对当代文学的价值》,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传统文学优秀品质之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当代文学才会有发展。
B.有些当代文学作品,忽视了对文学经典的继承,创作中出现了想得太多、写得太多而读得太少的弊端,许多作品结构相仿、内容相似,陈陈相因。
C.经典文学,无论长篇或短制,都很重视篇章结构的布局经略,或体制宏大,气势恢宏;或精约简要,有尺幅千里之势,颇值得学习借鉴。即使是实用文体也很注意这些方面。
D.我们的文学创作,只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学的经典质素.植根于华夏民族文化之壤,很好地继承借鉴,融会贯通,就可创造出伟大的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创作《史记》表达出的对天地自然、社会历史、人类生活的独特认知,考稽其兴废成败之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B.传统文学经典倡导为文要有针对性,有感而发,要言之有物,经典文学更是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性,熟悉丰厚的历史文化,把它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基础。
C.古代文学作品,轻视文学本体的追求,缺乏高远的精神品性,内容上几乎割裂了社会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不能自如地运用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智慧,而且结构粗疏,语言粗陋贫乏苍白。
D.正是因为能够持续不衰地对前代优秀文学延续、扩容与超越,其经典质素始终一脉相承, 不曾间断,所以才造就了西方伟大的文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学那种注重文学的现实性、重视文学的精神品性、追求真善美的文学本体观启发当代的文学创作要有现实针对性,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与体味,表达向上的力量,追求真善美。
B.前代文学往往是后来文学的滋养,或者作为进一步创造的“材料”,因而我们即使写一些小文章,也一定要汲取经典文学的奇葩,作为写作的材料而化用自如。
C.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学经典的辞章之美不仅局限于篇章结构、材料运用,还包括语言的典雅或简洁。
D.古希腊文明、《圣经》文化,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及艺术品性可以说是丙方文学的源泉和宝库。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