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6290字。
福建厦门一中2017高三12月月考--语文(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烈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市民________省内各市纷纷“让洞于民”,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
②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________。
③“菊花节”期间,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轻轻摇曳,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________。
A.不堪忍受 日趋笃厚 意兴阑珊
B.不堪忍受 日臻完善 意兴盎然
C.情何以堪 日臻完善 意兴阑珊
D.情何以堪 日趋笃厚 意兴盎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段时间以来,公众对于公共安全措施的抱怨不绝于耳,这是因为一些地方的公共安全措施过于简单和粗暴是根源,动辄出台封路等限制性措施。
B.在印度设立中国图书编辑部,旨在加强中印两国出版领域务实合作,编辑出版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图书,提高印度各界对中国的了解。
C.事实上,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本没有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D.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北京回龙观医院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费立鹏关于我国精神障碍流行病的调查报告。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讲究天人合一,包含着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 ① 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 ② 是人类生存的伙伴。人 ③ 是万物之灵, ④ 不要做大自然的掠夺者。不仅如此, ⑤ 应当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 ⑥ 达到内心的和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都 虽然 但 还 进而
B 正如 当然 / 但也 特别 才能
C 因为 也 即使 也 更 /
D 所以 / 如果 就 尤其 从而
二、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