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160字。
北京市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7东城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徵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于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从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子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
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蛙,乃为之式①。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
韩昭侯使人藏弊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
(取材于《韩非子》)
注:①式:通“轼”,在这里是凭轼致敬之意。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罚严而必 必:坚决
B.比降北之罪 北:北方
C.被濡衣而走火者 被:通“披”,穿着
D.韩昭侯使人藏弊裤 弊:旧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
C. D.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死敌之赏
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
B. 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
(吴起)就倚靠着一辆战车到北门外发号施令
C.为其有气故也
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
D.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皱眉有皱眉的缘故,笑有笑的缘故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
13.选文讲述了许多赏罚这事。阐述赏罚与政事的关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针对不同的进谏方式给予不同赏赐:“ ① ,受上赏; ② ,受中赏; ③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对赏罚的见解:“不宜偏私, ④ ”。(4分)
14.选文第一段、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你更赞许谁的做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3分)B10.(3分)B11.(3分)B
12.(4分)(1)等到(后来)有搬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赏赐他
(2分)(2)第二天将要攻取(那)岗亭,有能率先登上(岗亭)的,任命他当国大夫
13.(4分)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②上书谏寡人者③能谤讥于市朝④使内外异法也
14.(5分)于答案示例①
我更赞许吴起的做法。吴起先后两次设下奖赏标准,取信于民,比起越王仅以于赏罚威势震慑百姓,更能获得百姓支持。只有获得百姓真心的信任和拥戴才是治国于之道。
答案示例②
我更赞许越王的做法。越王设计的“焚宫室”更接近战争的危险局.胃,且相比于吴起的只奖无罚,越王赏罚分明,更能激励民心。只有有原则、有貧用的奖惩机制于才是取胜之道。
评分参考:
①表明观点,1分;②概括越王或吴起的行为,2分;③分析对比,2分。意思于对即可。
参考译文:
越王向大夫文种询问道:“我想讨伐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了,我于们的奖赏优厚并且讲诚信,惩罚严厉而且坚决实行。您想要了解这一点,为什么不烧一下房屋试试呢?”于是就放火焚烧房屋,人们(都)不去救它。(越王)就下令说:“人去救火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