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0张,教案约11720字。
小说客观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2017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的变化(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
2、掌握小说阅读的考点(人物、环境、情节、主旨探究等)
3、掌握小说客观题答题策略,能准确判断选项的设题陷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说阅读考点
难点:掌握小说客观题答题策略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考纲
(一)2017高考语文考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题材特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考纲变化解读
考试要求变化:
(1)选考变必考
(2)新增考点,新增“理解”这一B级层级要求,相应增加两个新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
考试命题变化
同时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文章的篇幅与以往相比,势必会缩短,题量也会酌情删减。题型可能会以一道的客观题(四选一或五选二)和两道主观题的形式出现。(3题14分)
(三)策略分析
(1)新增理解这一考点或在小说的客观题中体现。备考时要注意表达主旨的关键句、人物语言中带有暗示意义语句,比喻象征性的语句等新的命题点。
(2)选文坚持多样化发展,以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为主,国外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为辅。
(3)传统题型更趋多样化,更具灵活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故事情节的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设计情节的手法,叙述、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特点,环境描写的手法,以人物、情节、标题等为切入点的思想意蕴探究,仍是小说命题的热点。这些考点需特别重视。
二、明考点
(一)小说形象
1、人物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其他人物对比或衬托
2、次要人物的作用
a.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b.情节: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环境: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
d.主旨: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主题
(二)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
(3)制造悬念,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