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870字。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常设陷阱
1.混淆部分和整体。在数量和范围上相互混淆,把阅读文本中对部分事物的判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的判断,或者把阅读文本中对所有事物的判断表述为对部分事物的判断。要注意“一些”“全”“都”“所有”“一切”“各种”“有些”等词语。
2.混淆已然和未然。“已然”是事物已经发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将要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错误项时,故意把“将要出现的情况”表述为“已经发生的情况”,或者相反。在这一点上,要注意“已经”“将”“将要”“了”“认为”“设想”“方案”“某一天”等词语。
3.混淆时间的先与后。把先出现的事物或现象说成是后出现的,或把后出现的事物或现象说成是先出现的,在时间的先后上相互混淆,借此来设计错误项。
4.混淆或强加逻辑关系。在错误项的设计上,颠倒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等,或强加某种逻辑关系。要注意具有多重关系的复句。
5.混淆肯定和否定、或然和必然。原文是肯定(否定),选项表述成否定(肯定);原文是或然(必然),选项表述为必然(或然)。具体体现在“可能”“也许”“或许”“肯定”“一定”等词语上。
6.混淆有和无。文本中没有某个信息,命题者设计的选项故意无中生有,凭空臆造。这一点,有时还体现在故意夸大其词,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作用等。
7.混淆主要和次要。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把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混淆。考生对“最主要”“重要”“此外”“另外”“之一”“根本原因”等词语不可掉以轻心。
8.混淆人物和事件,张冠李戴。把一个人或几个人做的事情说成是另一个人或其他人做的,混淆相关人物和事件。
9.选项和题干毫无关联。在错误项设计中,命题者有时会设计出和题干毫无关联的选项,如题干问的是原因,选项却是结果,题干问的是结果,选项却是表现等。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高频文言实词中容易译错的义项
□爱:爱惜、吝啬。 □按:追究、考察、巡视。 □拜:授予官职。
□报:答复、往复。 □鄙:边疆、轻视、粗野。 □壁:军营、筑营垒驻守。
□病:担心、损害、困乏。 □除:授职、台阶。 □过:拜访、犯错误、加罪。
□次:驻扎、依次。 □卒:突然、终、终于。 □趣:赶快、催促。
□存:慰问、抚恤。 □贷:宽恕。 □逮:达到、至、趁着。
□德:感激。 □典:掌管、主持。 □ 多:赞美。
□辟:征召、回避。 □辟易:因畏惧而退缩。 □夺:使之改变、耽误、剥夺。
□阿:偏袒、迎合。 □ 干:干涉、冒犯、求。 □矜:夸耀。
□购:悬赏征求。 □规:谋划、准则。 □ 憾:怨恨、遗憾。
□恨:遗憾、怨恨。 □ 羁:拘禁、束缚。 □ 疾:妒忌、缺点。
□俭:不丰足。 □ 简:选择、轻视。 □ 捐:废除。
□课:督促、考核、征收赋税。□厘改:改正。 □离:遭受、脱离。
□令:美好。 □劳问:慰问。 □罢:疲乏。
□期:约定时日。 □本:探究。 □寝:止、搁置。
□穷:困厄。 □权:暂代官职。 □ 劝:勉励。
□然:认为正确。 □让:责备。 □私:偏爱。
□速:招致、召请。 □ 望:怨恨、责怪。 □ 危:端正、正直。
□微:没有、暗中。 □诬:欺骗。 □赂:赠送财物、财物。
□假:凭借、借、暂时代理的。□闲:熟习、文静。 □ 衔:怀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