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40字。
2017年茂名二模作文审题立意及参考范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年前,有传我国某位著名球星遭受其全明星队友的辱骂,但这传闻真实与否,由于当事人拒绝回应,至今仍是个谜。2016年,有消息传出该球星要当中国篮协主席,2017年2月,消息逐步被证实,该球星先担任中国篮协代表大会暨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后经选举,果真当选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他上任不久,又有“知情人”发布的“灵通消息”在朋友圈中疯传,说他提出的联赛改革方案全部遭到否决,权力被完全架空。后来经公安机关证实,此消息是一条谣言,起因是有人把个人调侃当成新闻来传播。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各种的传闻,也有时会传播一些消息。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刚考完语文,一位我校语文特尖生问我:“写作文时,我很踌躇,不知要不要扣住材料事例来写?”我回答:“扣也可,不扣也可。其实材料事例于审题立意无甚紧要,互联网+那个总结句才是审题立意的关键。”
这次茂名二模作文命题,命题者先用绝大部分篇幅叙述关于姚明的三个传言事件,然后猛转画风,突然蹦出一句:“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各种的传闻,也有时会传播一些消息。”这样的设计,值得商榷。
显然,此作文题目的核心句是“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各种的传闻,也有时会传播一些消息。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有此核心句,题意已基本完备,写作任务也基本明确。如此,题目中关于姚明的三个传言事件,已是可有可无,甚至无胜于有。
言其可有可无。姚明之三个传言事件,不过是为引出“互联网+时代信息接收与传播”之核心句而已。有之,起引出核心句(论题)的作用。但这引出的作用可有可无,无之,亦无甚妨。故曰可有可无。
言其无胜于有。其一,无姚明之三个传言事件,而直截提出“互联网+时代信息接收与传播”,则“对此”之明白指向“互联网+时代信息接收与传播”,而不是指向“姚明三个传言事件”,审题立意就简捷明确无疑了。其二,有姚明三个传言事件在,则必然掣肘立意与行文——用之则感绊扰,不用则忧离题。其三,姚明之三个传言事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