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8200字。
饶平二中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模块考核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必修③)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 (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 )
A.倔强(jiàng) 悚(sǒng)然 攫(jué)取 面面相觑(qù)
B.迄(qì)今 发怔(zhèng) 奖券(quàn) 咬文嚼字(jué)
C.滥(làn)用 丛冢(zhǒng) 筵(yán)席 垂涎(xián)欲滴
D.相称(chèn) 契(qì)机 惦(diàn)记 孜(zī)孜以求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艳羡 缭绕 阿谀奉承 沧海一粟
B.沾湿 裨益 步履蹒跚 风尘仆仆
C.诡异 耽搁 矫揉造作 刚腹自用
D.偌大 冒昧 藕断丝连 骇人听闻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零的特点表现在其运算功能上:任何数加减零,其值不变,任何数乘以零,得零;任何非零数除以零,得无限大;零除以零,得任何数。
B.研究资料表明,“人类智力受遗传影响的程度在70%-80%,某些具体的智力行为可能特别依赖于遗传素质”。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第412页)
C.美国的富兰克林逝世后,人们为他写下这么一个墓志铭,从霹雳里取得电流,从暴君中取得民主。这两句碑文概括了他一生中的两大辉煌事业。
D.面对着使她四年以来历经悲苦、痛不欲生的被告——她的仇敌,面对着她坚信一定会同情她、支持她的陪审团和旁听者,王丽感慨万千,悲从中来。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外企业在妥善处理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下岗职工方面的成功举措,颇有独到之处。
B.中宣部负责人强调,必须把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不正当行为作为一次长期任务,长抓不懈。
C.由于欧元区各国的税率不同,造成同样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异。
D.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
5.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对它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即事 乔 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A.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此二首《天净沙》均属小令。
B.《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和《即事》都是曲题名。
C.《天净沙·秋思》全篇28个字,没用—个动词,全由名词和它的修饰语组合而成,但却构成了一幅有机的图画,有—字千金之感。
D.《天净沙·即事》全篇28个字是由14个重叠字构成的,其中没用一个动词,但却处处显示出动态。
6.对杜甫的《登高》一诗解说不当的一项 ( )
A.首联对仗工整,“风”“天”“猿啸”分别与“渚”“沙”“鸟飞”对仗,上下句自然成对,节奏感很强。
B.颔联中的“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使人联想到落木之声、长江汹涌之势,诗的境界广阔深远,可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
C.颈联的“万里”“百年”分别从横向(空间)、纵向(时间)两方面着笔,分别与上联的“无边”“不尽”相互呼应,把诗人的忧思体现得更为深广。
D.尾联中的“繁”字写出了白发增多,“新停”传达出诗人的艰难处境:穷困潦倒、体弱多病。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人类和昆虫是一对欢喜冤家。一些昆虫对人类有益,更多的昆虫对人类有害。人类一直期盼着有一种能够杀灭害虫的武器。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研制成功了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打头阵的便是DDT。这些杀虫剂被大量使用,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严重污染,对天敌不分敌我,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等问题日渐突出。此外,有机氯类杀虫剂进入动物体内不能代谢排泄,会留下潜在的威胁,已使大量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在人体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