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10字。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第14课《报任安书》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你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被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矜持
答案:D
解析:A“而”通“尔”,你之意。D项矜作矜持之意是现代的用法,题中应为夸耀之意。可以联系成语“自矜功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确实,实在。
答案:C
解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中,C项,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①通晓②四通八达;B①于是②却;C①思想观念②说;D的。
4.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D
解析:题干中“难为俗人言也”,为,介词,对。A“为” “……为……所”式结构,表被动;B“为”动词;作,写成;C“为”,当作;D为,当介词,“对”。所以选D。
5.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