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050字。

  武汉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7年04月19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韩愈的《师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就是古代圣贤之道,大致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重要载体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实质上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师为道存,是韩文之主旨。师对于道的依附关系,韩文言之甚详。然而,道对于师的依附,韩文无说。实质上,师与道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存共亡,缺一不可。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决定了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
  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应该从孔子说起。从史籍中可知,教育体制的建立在古代中国具有久远的历史。传言夏、商、周均有学校,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此言虽不可确证,但至少周朝开办学校是不可怀疑的。《周礼》关于学校有细致描述,不可能出于杜撰。既有学校,则必然有师。早期为师之人虽不可考,但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位师,也不是横空出世,应该是周朝教育体制的延伸和创新。
  据《周礼》,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作为闻名当时的老师,也不太可能脱离当时的教授内容,后世因此有孔子以“六艺”教学生之说。但《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庄子》亦云孔子治“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与社会生活技能相关,“六经”则是儒家经典。“六经”是否为孔子所作,后代说法甚多,但是皆不能否认孔子与“六经”的密切关系。与孔子同时或稍后的诸子百家,大多也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成为硕学名师。最著名者莫过墨子,曾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可见其规模和影响。而孔子之后,特别是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经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选项,“四书五经”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后代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表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韩愈把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受业、解惑”,“传道”为首,不仅指出了师的使命,也揭示了师在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古代中国人所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就可以看出师极为崇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是一切人间价值之源起和本根。天地是万物之本,君是国家之本,亲是家族之本,师是“成人”即教养之本。除了天地之外,帝王是政治生活的轴心,父亲是家庭生活的轴心,师是教化的轴心。孔子就是师的代表——“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三个轴心是安定社会生活的“铁三角”,是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石。
  道统是社会秩序的理论表述,是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大众教育的真正创始人,孔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君子人格。从《论语》中的核心观念,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中庸之为德也”“克己复礼为仁”等即可看出,他教育学生的重点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方面,而不是一般的生产技术(技艺)。对于那些关注耕种稼穑谋生手段之类事情,孔子很不以为然(例如“樊迟问稼”)。孔子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这是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孔子的伟大也正在于此。韩愈所云“师者传道”,正揭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本质特征。
  我们不禁设想,倘若没有那些振铎舌耕的师,数千年华夏道统何以承继?源远流长的煌煌学术何以存留?由此可谓:道之所存,亦赖之以师也。
  (摘编自章启群《“师”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一点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道”就是古代圣贤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 这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B、《周礼》有关于学校的细致描述,证明周朝开办了学校,这是不可怀疑的。周代学校叫“庠”,周朝学校已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C、师在古代中国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因为道与师是相辅相成、共存共亡、缺一不可的关系,这与韩愈的观点相反。
  D、孔子作为有记载的民间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既使周朝教育体制得以延伸和创新,又验
  证了师与道共存关系的存在与重要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史记》和《庄子》的记载,都表明孔子与“六经”有密切关系,也可以看出孔子不教
  授学生“六艺”,只教授“六经”等儒家经典。
  B、诸子百家大多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传授各自的学说,墨子曾使孔门“三盈三虚”,
  可见儒家学说在当时并未占统治地位。
  C、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与 当时的学校教育把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
  经学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
  D、在古代中国,因为师有很重要的教化作用,使其与帝王、父亲构成安定社会生活的三
  个轴心,奠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结构的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教育理念是首先培养学生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
  其君子人格 ,而不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
  B、师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在于:师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工匠是教学生技艺以谋生。
  C、数千年的华夏道统得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煌煌学术得以薪火相传,师在其中无疑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本文论述了道对于师的依附关系,纠正了韩愈《师说》中“师为道存” 错误观点,完善
  了师与道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
  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
  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