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2610字。

  河北省唐山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序》文本价值散论
  马世年
  《新序》是西汉后期学者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其读者对象是西汉的高层执政者。全书基本出发点就是期望君主能宽惠养民,尚贤授能;臣下能忠于国事,善于谋划。这些思想大多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编选而体现出来的,而且是为执政者所陈的“法戒”,更是他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此书的文本价值应着眼于文献史料与文学成就两个层面。作为呈献给执政者的“谏书”,《新序》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史书;作为一部有着特定受众的读物,《新序》不能像一般的史书那样长篇大论、深奥晦涩,而是要尽可能短小精炼、生动有趣,执政者不必正襟危坐即可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及其内在的劝谏意蕴。
  刘向对历史资料所做的甄别与筛选无疑是非常认真的。《新序》基本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其中的一些文字更为原始,包含着更多的历史信息。如《新序•杂事第三》中的“燕惠王遗乐毅书”一篇,《史记•乐毅列传》作“燕王喜与乐间书”,与《新序》不同,马骕《绎史》、梁玉绳《史记志疑》均以《新序》为是,亦可见其史料价值。即使是汉初的材料,《新序》也有一些是他书所无或记载不足的。如《新序•节士》“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一章,是现存苏武材料中最早的一篇,且较之于《汉书•苏武传》为详。
  对于《新序》文献来源问题,前人将该书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刘向“校理群书”,文献数量十分浩繁,文献类型多种多样,很难确定《新序》的某条就是采某书某篇。再者,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公共素材”,本来就有多种存在样式,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典籍中自然会有不同的叙述。作为“采传记行事”的《新序》,是对与此类事件的另一种记载,呈现的是另一种形态,而不是对某一书的征引或采拾。
  《新序》的文学性,取决于独特的撰述目的与特定的读者对象。全书汇集了许多“公共素材”中的精彩故事,再经过刘向的精心撰构,“弃取删定”,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新序》风格非常独特,全书几乎都是客观事件的陈述,除了一些为数不多的评论之外,文本中很少有撰述者的声音。然而,读者又时时会感受到撰述者的存在,这便是“谏书”的话语方式。徐复观说:“诸子百家表达思想,有一种方式,可以说是属于《春秋》的系统。把自己的思想,主要用古人的言行表达出来。”《新序》显然属于此。
  不过,《新序》受先秦子书的影响更为显著。一个直接的例证就是《韩非子》的《说林》与《储说》六篇。“说”在先秦时期是一种特殊文体,本身便具有故事性。《说林》与《储说》将其汇集起来,分门别类予以编排,使其成为寓言故事的汇编,其编排形式便直接启发着《新序》与《说苑》的体例结构。进一步说,编撰形式也与《新序》的话语方式以及“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的劝谏功用是一致的。
  (摘编自2017年01月14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序》是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它的目的是向君主陈述值得效法或值得警戒之事。
  B.《新序》既是一部严肃的历史性著作,又是一部有着明确的读者对象、内容赋有针对性的实用性读物。
  C.《新序》具有很强的史学价值,书中的一些文字保存了更为原始的先秦历史信息,也弥补了汉初史料的不足。
  D.《新序》的一些记载更能令学者信服,连史学家马骕、梁玉绳都认同《杂事》中关于“乐毅与燕王”的记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明确指出《新序》的某条就是采自某书某篇是很难的,前人简单将《新序》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的说法有失准确。
  B.《新序》撰述的历史故事,几乎都是客观事件的陈述,很少撰述者的评论,但是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撰述者的情感态度。
  C.无论是在编排形式、话语形式方面还是在劝谏功用方面,《说林》与《储说》都为刘向编撰《新序》提供了直接启发。
  D.《新序》的说话方式不仅与先秦诸子百家表达思想的方式有着历史关系,也与春秋时期孔子编撰的《春秋》遥相呼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更好地实现劝谏的目的,刘向非常注意特定阅读对象的愉悦感受,精心拣选了短小精炼、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
  B.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是一种“公共素材”,存在样式本来就有多种,刘向只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记载了历史。
  C.《新序》中的历史故事,虽然与其他文献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已经过刘向的精心虚构加工,呈现出了独特的形态。
  D.《新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除了表现在故事的精彩,还表现在叙述方式的委婉含蓄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孙犁小说的艺术道路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东辽城人。在他童年时代,家乡的民间艺术活跃,艺人街头说书,伶人搭台唱戏,画匠挂卖年画,此时身在本村上小学的孙犁满心都是这些传统艺术,追着去欣赏。孙犁十岁初读《红楼梦》,虽然有许多字不认识,描绘的生活也不能完全理解,但那生动的语言、纯美的女子形象,却让他坚持读完了整部作品。
  在县城读高级小学时,孙犁对意境优美的“绝妙好词”产生了浓厚兴趣,学校图书室的“五四”期刊,让他“大开眼界”。两年后,孙犁来到保定育德中学,他的兴趣转向了社会科学与新的文学。他读了西方的唯物论、唯物艺术论,读了名家撰写的中国文化史、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