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10个字。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了解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四个因素是如何决定物候现象的。
品味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
大自然有语言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看图读出季节。教师用诗句小结。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就在青蛙的孕育中。你能模仿它,用同样诗意的语言来读大自然的语言吗?(逐一出示其他三幅图,想说的自己站起来说,说完后教师出示示例。)
如此颇具神韵而又极富诗意的大自然,诗人自然不愿错过。白居易曾写过这么一首诗: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了解这首诗的大意后,你产生了什么疑问?(为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那就让我们走进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先看看是哪些因素决定了大自然的语言?
(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同桌之间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点,试着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一因素是如何决定大自然的语言的?并说说作者是通过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让你拥有这一知识的?
请每桌选一个代表举手,一代表就某一因素进行解说后,请选择这一因素的其他代表补充,之后看超链接的图片加深印象。
现在你能揭开谜底了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夏天人们往往到下列地方去避暑,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 大连、青岛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中的塞外风光
请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说明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