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7张,教案约3080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
授课人:高娜 授课班级:高二16、17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文中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
遵循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解决一些浅近的文言现象。
探究孔子“将义置于富贵之上”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并学习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的思想,把孔子的观念发扬光大,以治疗社会上一小部分人物欲横流,为谋取财利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或者殉身求利的弊病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文中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并实践孔子“将义置于富贵之上”的思想。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观看电影《倔强的萝卜》中片段,讨论:你同意片中人的做法吗?这种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二、文意疏通:
【仁义和富贵】
在《论语》中, “仁义”是中心思想,而“富贵”常被简称为“利”。实际生活中,如何处理“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1【原文】 子曰:“富而(1)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2),从吾所好。”
【基础积累】通假字: (1)而,通“如”,如果。
省略句: (2) 如(富贵且合于道)不可求,从吾所好。
【评析】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2【原文】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1)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2)”公明贾对曰:“以(3)告者过(4)也。夫子时(5)然后(6)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7)然?岂其然乎?”
【基础知识】
文言句式:(1) 状语后置 (2)主谓倒装 (3)省略句
词类活用:(4)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过错 (5)时:名词作状语,在适当的时候
古今异义: (6)然后:这样/以后
文言虚词: (7)其:语气副词,表反问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3【原文】子曰:“饭(1)疏食饮水,曲(2)肱而(3)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4)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基础知识】
词类活用:(1)饭,名词作动词,吃。 (2)曲,形容词作动词,使弯曲。
文言虚词:(3)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4)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