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2道题,约7080个字。

  郑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年级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生应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呜咽/咽喉 抢劫/呼天抢地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B. 倔强/崛起 夹缝/汗流浃背 奴颜婢膝/大有裨益
  C. 挑剔/警惕 称职/称心如意 锐不可当/本色当行
  D. 土坯/胚芽 卷宗/胜券在握 大相径庭/不胫而走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默契 档案馆 望文生意 粗制滥造
  B. 自诩 洽谈会 改斜归正 无暇顾及
  C. 观摩 兵马俑 风驰电掣 针砭时弊
  D. 忌讳 坐右铭 唇枪舌箭 披星戴月
  3. 古诗文默写(8分)
  (1),君子好逑。(《关雎》)
  (2)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记承天诗夜游》)
  (3)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来表现爱情的坚贞,后引申为默默奉献的精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
  (4)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刘禹锡吟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那份不慕名利的初心让他虽居陋室却安然自若;辛弃疾慨叹“,”(《破阵子》),那份杀敌报国的初心让他矢志北上,收复失地;宋濂写道“,”(《送东阳马生序》),那份以书为乐的初心让他战胜了物质上的贫乏。
  4.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任选一幅,说出其故事名称并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


  (2)填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光芒的长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保尔咔嚓金这一形象,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有表现劳动人民的,还有借动物形象的。
  5.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我们应该明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不可割裂的,二者不是两件不相干的事,而是
  ①;如果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毫不相干,这样的传承就是十分可疑的。我们还应该明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只是我们在民族复兴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之一,绝非全部。我们②,而并非仅仅继承和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足够了。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2月7日电,《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终于落幕,上海复旦附中16岁高中女生武亦姝连闯三关,不负众望,夺得冠军。武亦姝凭借在节目中的吸睛表现,获得“满足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的赞誉。随着该节目的播出。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品诗读词的热潮。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以多种诗词竞赛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热爱诗词者的目光。雅俗共赏的题目设置使受众更为广泛,而王立群等专家的精彩点评,透过诗句挖掘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发更多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关注。
  材料二:最近,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这是一档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嘉宾运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可以说,该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的“泛娱乐化”“浅层化”“碎片化”的背景下,对观众深层次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回归。
  (1)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25个字以内)(2分)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探究两档节目走红的共同原因。(3分)

  (3)《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热播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我爱读诗”活动,除了常见的朗读比赛,请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三种具体的有创意的竞赛形式。(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