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诵读欣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3份教学设计+若干素材 (10份打包)_
《题破山寺后禅院》1-2句译文.jpg
《题破山寺后禅院》3-4句译文.jpg
《题破山寺后禅院》朗诵.flv
《题破山寺后禅院》首联解析.jpg
《题破山寺后禅院》尾联解析.jpg
《题破山寺后禅院》颔联解析.jpg
(2017年春季版)《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1.doc
(2017年春季版)《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2.doc
(2017年春季版)《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3.doc
常建简介.jpg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常建的文学常识;能熟练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2、学习诗歌对景物的典型化描写;品味诗作中对江南景物的无限赞美和向往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胜区,现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迷人。寺中禅院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成为兴福寺画龙点睛之笔。常建题诗的兴福寺,风貌肯定与今日不同,但自然环境的特点,如高林、竹径、山光、潭影等,尚可一一指出,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常建诗中所传达出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题目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2、常建,生卒年不详。长安人。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常建诗的题材比较狭隘,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日月风光、山林逸趣的。作品有《常建集》。诗歌《高楼夜弹筝》《客下》《塞下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3、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明时间、地点和古寺的环境。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渲染出古寺特有的幽邃氛围。含义深刻,意境幽远,富有哲理。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考,
……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诵读诗词,读出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的诗人如满天的星斗一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1.作者简介。
常建,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开元年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2.朗读训练。
朗读《题破山寺后禅院》,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
(1)点名读,并加以点评。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3.品味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山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