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道小题,约13670字。

  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押题卷C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一)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
  李白是唐代诗坛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在他的诗作中,山水诗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1),如实地具体描写山水景色,而是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酝酿于心中的诗情幻化成绮丽非凡、 ① (A.惊天动地  B.惊心动魄)的诗意境界。
  夸张是诗人常用的手法,然而李白在山水诗中,常常用极致夸张的手法咏唱大自然的杰作,酣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蜀道难》中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为了显示蜀道的高耸,他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又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2)合事物实际,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蜀山之险,蜀道之难,在夸张的描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在这样的基础上,李白情不自禁(3)地咏叹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还有一些山水诗弥漫着飘逸超脱的仙心。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注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是李白向往的,它不同于  ②  (A.喧嚣  B.喧哗)的人世,在那里李白获得的是一种闲适逍遥。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李白脱离名利的纷繁,洗去凡俗的污垢(4),超脱了世俗功利。诗中的自然山水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为一体,让人回味无穷。
  【注】窅(yǎo):深远。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1)jì   (2)fú   (3)jìn   (4)hòu    
  B. (1)jí   (2)fǔ   (3)jìn   (4)ɡòu
  C. (1)jí   (2)fú   (3)jīn   (4)ɡòu    
  D. (1)jì   (2)fú   (3)jīn   (4)hòu
  【解析】本题考查的易混字音和多音字,难度稍难,需要在日常的积累。
  【答案】C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①②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填序号)(2分)
  【解析】本题要注意区分两组词的词义和感情色彩,结合语境去做答,“惊天动地”的诗歌境界和“喧哗”的人世显然不合理。
  【答案】 ①B    ② A
  3. 对下面汉字笔顺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远”字是先写“元”,再写 “辶”。   
  B.“我”字的最后一笔应该是:“丶”
  C.“山”字的笔顺应该是:丨  ㄴ  丨     
  D.“心”字的第二笔应该是:“  ”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笔画顺序,难度一般,主要是“远”字先写里面,还是先写外面是学生的易错点,平时要注意纠正不良的写字习惯。
  【答案】D
  4. 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下列选项中余光中最得体的致辞是(    )(2分)
  A.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B.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D.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和年轻人同台领奖。
  【解析】本题考察较为灵活,需要结合语境选择得体的致辞,B项不太得体,C项和D项语气有些不谦虚,只A项表现出了余光中的幽默风趣,对青年人的鼓励,故选A。
  【答案】A   
  5.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景有地域性:江南的山水不同于美国的山水;热带的云异于寒带的云。
  B.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C.他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是值得谈一谈的问题。
  D.嵇康去世后,朋友向秀经过他的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A项是分号的误用,B项是冒号的包含、总结作用,使用正确。C项错误的原因是无疑而问却使用问号,D项是“思旧赋”是篇目名,需要使用书名号,故只有B项正确。
  【答案】B
  6. 对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遭遇不如意事,“反其道而行之”,以身作则用减法,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态;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你的生活处处绿意,充满阳光。心胸狭隘,遇不如意事,喜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喜欢做加法,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生活中的减法,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减少了不如意事,增进了社会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A.选段中运用“有人冷落了……锤炼了你的能力”的排比句,列举了以“减法”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种种困境反而收获颇多的现象,证明了“减法”有助于个人成长。
  B.选段中“你的生活处处绿意,充满阳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减法”可以使生活变得非常美好。
  C.选段中“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采用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并认识到心胸狭隘的后果。
  D.选段运用了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完美自己的人格,增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八种常见修辞的常见理解和使用,且需要结合具体语段分析。D项“突出地表现了完美自己的人格,增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说法不准确,因此D项是错误的。
  【答案】D
  (二)默写(8分)
  (1)                 ,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