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第5课 黄河颂》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素材 (5份打包)
6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5课 黄河颂》课件(1).ppt
6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5课 黄河颂》课件(2).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5课 黄河颂》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5课 黄河颂》教学反思.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5课 黄河颂》说课稿.doc

  5黄河颂
  课题 黄河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现代作家、评论家。1935年创作了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著有长诗《屈原》,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祖国雄奇壮丽的山川和战士们英勇抗敌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读准字音 山巅(diān)   澎湃(pénɡ)    狂澜(lán)   浊流(zhuó)
  宛转(wǎn)    筑(zhù)       屏障(pínɡ)  哺育(bǔ)
  滋长(zī)
  辨清字形 障(zhànɡ)屏障          澜(lán)狂澜
  嶂(zhànɡ)重峦叠嶂      斓(lán)斑斓
  ……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下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说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字词;2、整体把握歌词内容。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爱国热情。2、理解黄河的英雄气概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的英雄气概。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1、圈点批注
  2、诵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
  五、说过程
  (一)导入
  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曾经学过的有关 “黄河”的诗句。
  接着: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也有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二) 检查字词;介绍作者,背景(多媒体显示相关资料);
  (三)整体感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