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第6课 最后一课》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素材 (6份打包)
7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6课 最后一课》课件(1).ppt
7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6课 最后一课》课件(2).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6课 最后一课》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6课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6课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6课 最后一课》说课稿.doc

  6最后一课
  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及作品。
  2.初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理解文章的主题。
  2.根据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有“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其后创作了许多以这场战争为题材的爱国主义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富豪》《不朽者》,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
  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刚结束两年。在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割让给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为了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不允许这两个地方的人民继续学习法语。这篇小说反映的就是阿尔萨斯沦陷以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语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文体知识 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题材可分为科幻、历史、武侠、推理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读准字音 锯木厂(jù)   喧闹(xuān)    踱来踱去(duó)
  纵身(zònɡ)   督学(dū)      郝叟(Hǎo sǒu)
  诧异(chà)    溜冰(liū)     钥匙(yào  shi)
  强迫(qiǎnɡ)  祈祷(qí)      哽住(ɡěnɡ)
  ……
  《最后一课》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说《最后一课》,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设计,四说教后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一课》是人教版七年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与《黄河颂》等几篇文章一起构成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单元,成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组件。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遭受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另外,小说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目标
  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预习文章,提出本文他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并拟订出来,这样,综合学生的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3、学情分析
  以上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1、目标2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因此,我把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