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第8课 木兰诗》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素材
9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8课 木兰诗》课件(1).ppt
9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8课 木兰诗》课件(2).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8课 木兰诗》教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8课 木兰诗》教学反思.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8课 木兰诗》课堂实录1.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8课 木兰诗》课堂实录2.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8课 木兰诗》说课稿.doc

  8木兰诗
  课题 木兰诗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了解课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
  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4.复述故事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木兰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勤劳朴实、坚毅勇敢的优秀品质。
  课
  前
  预
  习
  作品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距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
  ……
  《木兰诗》课堂实录
  师: 同学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生1:穆桂英
  生2:梁红玉、红娘子
  生3:秋瑾﹑花木兰
  师: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谁愿意向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木兰诗》的知识?
  生4:《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师:说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