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 Word版含答案40份
专题1.1+概述(一)检索能力-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1.2+概述(一)表达能力-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1.3+题型对点指导(一)-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1.4+题型对点指导(二)-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1.5+题型对点指导(三)-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1.6+题型对点指导(四)-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1.7+题型对点指导(五)-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1.8+题型对点指导(六)-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9+题型对点指导(七)-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2.1+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上)-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2.2+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下)-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3+现代文阅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上)-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4+现代文阅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中)-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5+现代文阅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下)-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6+现代文阅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上)-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7+现代文阅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中)-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8+现代文阅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下)-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3.1+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上)-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3.2+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中)-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3.3+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下)-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3.4+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上)-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3.5+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3.6+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下)-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3.7+现代文阅读综合训练(一)-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3.8+现代文阅读综合训练(二)-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4.1+古诗文阅读(一)(上)-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4.2+古诗文阅读(一)(中)-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4.3+古诗文阅读(一)(下)-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4.4+古诗文阅读(二)(上)-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4.5+古诗文阅读(二)(中)-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4.6+古诗文阅读(二)(下)-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5.1+美文欣赏(一)-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5.2+美文欣赏(二)-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5.3+美文欣赏(三)-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5.4+古文欣赏(一)-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5.5+古文欣赏(二)-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5.6+历年高分作文欣赏(一)-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5.7+历年高分作文欣赏(二)-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5.8+历年高分作文欣赏(三)-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5.9+最新模拟题-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前复习大串讲+Word版含答案.doc
①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限定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选材类型(学术论文、时评书评),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②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③取消选考模式,“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④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题目规制(预估)
序号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表达写作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题目
类型 论述
材料
阅读 实用
文章
阅读 文学
作品
阅读 文言
文
阅读 古代
诗歌
阅读 名篇名句
默写 语言
运用
表达 写作
检索
为主 12 10 11 12 16 17 18
19 20
兼顾检索加工 3 4
5 6 7
8 9 13 14 15 21
加工
为主 22
注:红字为选择题
几点“可能性”的说明
1.论述材料阅读增加长度,对“检索”的要求更高。
2.论述材料阅读的“3.理解分析”,增加内在要求。
3.文章作品阅读选择题(4、7)不一定是多项选择题。
4.文章作品阅读增两题、加1分,名句默写减少1分。
5.作品阅读比文章阅读高出2分,探究题应在第9题。
6.文言文阅读文本应有突破,以丰富文化常识考查。
7.文化常识考查可能与文言实词的考查综合在一起。
8.文化常识考查也可能与诗歌阅读考查综合在一起。
决定高考语文实质的两个条件
语文学科的性质、高考的环境任务
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考查实质
检索•加工
检索:根据题目的指向,从文本中提取答案信息的过程;
加工:通过推断联想,使答案信息实现题目要求的过程。
检索主要体现语文的客观性、工具性;加工主要落实语文的主观性、人文性。
高考环境任务决定语文试题实质
高考试题无论何种形式,本质特征都必然为“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相交织。这是不以命题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无论解答何种题目,根本原则就是将交织在一起的两类信息——“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分割,检索加工答案信息。
高考答题应具备的态度
自觉意识——精明阅读
“归纳”是阅读的基本思维方式;“检索聚焦”是顺应考试实际,对“归纳”的明确和强调。
分割两类信息,是生活中不自觉的常态;“检索加工”体现着这种生活常态的“自觉意识”。
下面举例说明:
2016年全国课标一卷•13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举重若轻:能轻松胜任繁重工作。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光怪陆离: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题目规制(预估)
序号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表达写作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题目
类型 论述
材料
阅读 实用
文章
阅读 文学
作品
阅读 文言
文
阅读 古代
诗歌
阅读 名篇名句
默写 语言
运用
表达 写作
检索为主 12 10 11 12 16 17 18
19 20
兼顾检索加工 3 4
5 6 7
8 9 13 14 15 21
加工
为主 22
2017年没有选考题,原来选考变为必考,加大了阅读量,对考生可能的冲击和影响如下。
1.阅读量增加,对快速阅读、加工整合信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阅读能力强的考生将会受益。
2.作文要求快速审题、构思、写作。(阅读量增大,留给作文的时间会相对减少)
3.不能完卷的考生可能会增加,分差较以往加大,总体区分度会比以前显著。
4.备考计划调整,考生复习任务加重(大阅读以前只选择一种文本)。
5.必须调整复习策略。
试卷第一道大题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一般是三道单项选择题。分值为9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般可以选用对照分析法,就是原文与选项对照,选项与选项对照。主要涉及信息提取。
典例:
(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答案】D
【名师点睛】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2.【答案】B
……
文言文阅读部分分值19分,古诗鉴赏11分,名句默写5分,古代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分值一样,都是35分。
从选材上说,近五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而且多选自旧唐书、宋史与明史,多为人物生平履职经历。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从内容上说,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经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文言断句题、内容分析题要求考生必须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词义、句意,梳理句与句、段与段的内在联系,辨清主次信息,并对文章中所阐述的事件、人物品行及论述的道理等进行分析和推理判断。采取客观题的形式,试题中设置四个选项,要求“选是”或“选非”。它是筛选信息题的拓展。
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是断句题,做断句题需要关注语句层次、关注句中主语、关注整齐句式、 关注文言虚词、关注固定句式、关注对话形式。
第二道题是文化常识题,从2015年开始,高考文言文阅读连续两年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但考纲并没有明确这一考点,2017年出台的高考新考纲第一次将其作为文言文考点予以明确,估计2017年高考会延续这一题型。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涉及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宗法礼俗、天文地理、历法刑法、音乐典籍等文学文化知识题为近几年考查的重点,这些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分门别类地积累记忆。近两年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日常认知、课堂学习,综合考查古代官制、特定称谓、年号庙号谥号、人事升迁任免等内容,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第三道题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本考点是历年高考最稳定的一个题型,2017年高考估计也不会发生变化,会继续沿用这一题型。内容分析题要求考生必须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词义、句意,梳理句与句、段与段的内在联系,辨清主次信息,并对文章中所阐述的事件、人物品行及论述的道理等进行分析和推理判断。采取客观题的形式,试题中设置四个选项,要求“选是”或“选非”。它是筛选信息题的拓展。解答此题的时候需要注意,词意是否故意误解、句意是否故意曲解、语意是否无中生有、时间是否颠倒错位、人物是否张冠李戴、关系是否强加因果。
第四道题目时翻译题,翻译题占到了10分。翻译题的采分点一般要注意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直译翻译方法要留名、组词、补略、换今。打好文言基础:补省略,调语序,明古今,用想象。翻译题中翻译的句子从试卷的阅读材料中选出,偏重对实词与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以及被动句等)的考查。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落实重点的实词、特殊句式等得分点;意译为辅,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表意清晰准确、表述通顺规范。实词、虚词等的学习积累不应该再占用大量的时间、耗费过多的精力,应着手翻译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资料。
①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弄清写谁、写什么、为什么写。分清描述记叙类内容和议论评价性内容。
②逐句翻译,补足省略。文言文中大量句子存在省略现象,尤其当特别小心主语省略,它决定着人物事迹、精神品格的评价。
③题文对照,排除干扰。做题时必须将选项内容与原文相关内容作比照,力争做到知识点不添、不漏、不改。明确人物事迹、人物行为、时间、事情因果等方面。
典例一:(2016高考新课标一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
……
一、(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4月联考)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女排时隔12年重获冠军。为学习和弘扬中国女排精神,湖南岳阳市天岳幕阜山决定将景区标志景观“顶天立地”更名为“铁榔头”。景观“顶天立地”这一名称源于民间传说为女娲炼石补天庭垫脚石,原名约定俗成流传而得,历来颇受游客青睐。
景区此举引发社会广泛议论和质疑:有人认为这是“蹭热点,低俗炒作”,有人认为女排精神可敬可赞,更名也是很好的宣传和推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首先应当把握材料,尤其注意材料中的“有人认为这是蹭热点,低俗炒作?,有人认为女排精神可敬可赞,更名也是很好的宣传和推广”等语句。根据这两类人的看法,可以分别从两个角度立意,可以推崇这种做法,也可以对这种做法进行批评,因此本文的立意可以定为:①尊重文化传承;②跟风炒作要不得;③宣传推广应该与时俱进;等等。然后可以确定文体,进行写作,最好写成议论文,写作时应明确文体特征,语言要流畅,中心要突出,内容要充实。
二、(广东深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4月调研考试)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立意分析
1. 是否要后悔?
(1) 确实后悔,光是刷题的高中生活,太无趣,过来之后也觉得意义不大。
(2) 不应该后悔,这是现实,我们无法改变。
(3) 不应该后悔,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应该后悔。
(4) 辩证看“是否要后悔”的问题。
……
2. 我们的高中生活应该做怎么样的选择?
(1) 学习为主,高考为目的。
(2) 学习为主,也可以兼顾全面发展
(3) 不要以考上大学为目的,要以自己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
(1)学习不要忘了自己素质的发展。从小王的后悔得出的体会,有些人,学习成绩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可
(5)人生没有后悔药。
……
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对待目标与理想,我们是偏执于自己的理想呢,还是先要达到目标呢?“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2)目标跟理想是可以兼顾的。
(3)只要努力了,就不要轻易后悔
三、(江西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自小喜欢建筑艺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