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470字。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征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即使是娱乐,“粉”什么也很重要
  伍溪
  时下,粉丝文化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所谓粉丝.又叫追星族.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对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也有可能是物),产生了非比寻常的认同之感与钦慕之情。这种时优秀人物或事物的钦慕与追随.说起来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古已有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据载唐朝有一个荆州人叫葛青,仰慕白居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竟至于在自己身上刺满了白居易的诗歌。拢共刺了30多首—想一想都怪吓人。诸如此类的粉丝行为,历史上真是绵绵不绝,但是到了今天,已不再是“不绝”那么简单了,而是发展成了一股潮流,人多势众。
  数量上的扩充只在其次,更重要的变化在于角色转换。粉丝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仰慕者与追随者了,而开始变成明星的制造者与推动者,粉丝们的行动越来越有组织性与策略性。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一夜之间爆红的邮筒,只因某位明星偶然间与它合了一张影,随后大批的粉丝蜂拥而来,夜以继日地自觉排队,只为了也跟那无辜的邮筒合一张影。这是无聊吗?是空虚吗?恐怕都不是。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粉丝们正是要以这种吸引社会关注的方式告诉更多的人:这位明星是非常优秀的,值得我们仿效。在造星过程中,粉丝们享受的是自己的审关趣味能够成为流行的那种满足感。
  粉丝文化让年轻一代的蓬勃生机与巨大诉求呈现在了社会面前,同时也暴露了他们的芜杂与浅近的特点,像现在荧屏上流行的小鲜肉、中性美,就常常引来社会的质疑与始病。但是年轻粉丝们积极的参与意识、表达审美风格的强烈诉求,以及强大的行动力与高度的组织性.却让人无法等闲视之。粉丝文化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无处不投射时代的时刻变化的影响.也让人难以对之骤下判断。毕竟,任何的文化形态都会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芜杂到精致的发展过程,任何的文化形态又都要能够包容或者说直面年轻人标新立异的冲动与诉求。文化是最不怕交融的东西,交融反而会让文化变得更加茂盛与强健,这是粉丝文化值得我们重视的一大原因。
  但是.时下的粉丝文化背后,又往往闪动着资本的影子。资本力量的介入,常使粉丝行为不再那么简单与纯粹,有时候表面上的自发自为,实际上可能是一种营销,这就让人觉得粉丝文化变了味。而且,表达审美诉求虽是无害的,但若像一些铁杆粉丝天天追着明星跑那样沉溺其中,贻误正业,就是得不偿失了,尽管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尽管职业上没有尊卑之分,但是在精神文化的领域,又确实有高下之别。既然粉丝的主体是年轻人,那么在选择文化偶像的时候.选谁不选谁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这种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今后人生的文化品位与取向。所以,在这个所谓的“娱乐时代”里,真心希望粉丝们多二粉”一些娱乐之外的更有底蕴的人与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丝,简而言之,就是追星族即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对人或物因认同与钦慕而成为他(它)的支持者。
  B.粉丝,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古已有之。文章以唐朝人葛青仰慕自居易为例,说明了粉丝文化由来已久。
  C.在古代.粉丝大多是个体行为。经过漫长的努力,现在,粉丝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是一股潮流,人多势众。
  D.现在的粉丝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追星,而且造星;粉丝们的行动不再是个体行
  为,而是有组织有策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批的粉丝夜以继口地排队和邮筒合影,文章列举此例,意在说明粉丝们的这种行为蕴含了他们的价值判断,而非无聊空虚之举。
  B.粉丝们的追星或者造星一是为了提高民众对明星的关注度.二是粉丝也很享受追星或者造星中自己的审美趣味能够成为流行的那种满足感。
  C.年轻一代具有蓬勃生机与巨大诉求,粉丝文化暴露了他们的芜杂与浅近,例如那些被社会质疑与垢病的流行于荧屏的小鲜肉和中性美。
  D.年轻的粉丝们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审美风格的表达诉求,由于年轻,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这让人对粉丝文化一时难以做出价值判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文化的形态都会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芜杂到精致的发展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交融,变得更加茂盛与强健。
  B.资本力量的介入,常使时下的粉丝行为失去了一片日的那份简单与纯粹,他们的行为肴似自发,实际上可能是一种营销。
  C.文章在论证追星要有度,不能沉溺于追星而贻误正业,追星原本无害,沉溺其中就得不偿失的观点时,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D.偶像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粉丝们一旦选择文化偶像失当,其文化品位与取向可能会大受影响,所以,“粉”什么很重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4-6题。
  在“人人以文学为荣”的20世纪80年代,广裘乡村兴起无数文学社。经过时光浪潮的淘洗.如今还能活得有个样子的文学社寥若晨星。在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上.有这晨星中的一颗—滴翠文学社。滴翠文学社自成立31年来,历经4任社长,会员200余人。发表、出版文学作品5000余件,其中长篇小说13部、中篇小说40余部。基于此,青木关镇被重庆市作协命名为“农民文学创作基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