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40字。
从苏锡常镇二模作文谈叙事性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作文材料
一位小女孩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让他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儿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017年苏锡常镇二模作文)
材料分析
很多对故事型材料的审题指导或评分标准中,会根据人物角色区分立意角度。那样的立意梳理方法只适用于在叙事中有平行角色的材料。而在这则材料中,三个人物承担的叙事功能是不同的。
女孩在故事中只是行动者。她的行为,起于违规,成于剐蹭,终于哭,表现出了对于规则的不重视和担责的不情愿。
司机是行动者,用索赔的行为推动了女孩的哭,暴露出女孩需要加强的责任意识。
同时司机又是评论者,既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角度点明女孩的缺陷,又从教育角度论证了自己索赔行为的合理。
路人是评论者,以“人情”为理由批评司机。他们“不要为难孩子”的看法,既可以理解为强势的司机不该为难弱势的女孩,也可以理解为司机不该当众要求女孩给她家长打电话。前一种理解引出对于索赔目的的讨论,后一种理解引出对于索赔方式的讨论。
我们可以认为:故事中的行动者的作为串联成了本题需要讨论的事件(A),即题干中常说的“材料内容”;故事中的评论者的言论是本题对于学生立意的引导,即题干中常说的“材料意蕴”。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评论”也看成一种行动,女孩与司机的冲突,司机和路人的发言,共同构成了事件(B),立意时也可以讨论司机和路人对违规女孩采取不同态度的深层原因。
写作指导
我校高二年级就这个作文题进行了一次写作练习。我们的阅卷体会是:学生立意和论述时涉及材料的要点越多,其文章越能深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