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86张,学案约13870字。
浣溪沙(其二)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内容赏析】 上片写景。早春,溪边兰草初发,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潇潇的暮雨,哀怨的布谷鸟啼,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隐隐折射出词人的处境。下片抒情。脱去了上片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振起一笔,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易老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常识•速览]
[识作者]
导宋词之先路——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著名词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五十三岁时,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擅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求“西昆体”,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淡雅,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巧识文]
此词通过古代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绘了一幅农村劳动妇女生活的风俗画,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知识•梳理]
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此词与前面晚唐五代词主流的华艳风格不同,词风清新俊俏欢快,颇具民歌风味。
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
清明时节,梨花刚刚凋谢,柳絮却开始飘飞。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归来,初闻黄鹂叫声,天气也转暖了。闺中少女,此时应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节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脸笑成了一朵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