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6110字。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创文
一、基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木铎(duó) 长沮(jū) 接舆(yú) 莞(wǎn)尔
B.莒父(fǔ) 大车无輗(ní) 小车无軏 (yuè) 曲肱(gōng)
C.箪(dàn)食 饥馑(jǐn) 哂(shěn)之 喟(kuì)然
D.无適(dí) 则葸(sī) 笃(dǔ)亲 笑倩(qià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
A木铎 怃然 莞尔 一箪食 B 弑君 铿尔 凋谢 畏葸
c饬令 筼当 遁世 佞臣 D 接舆 哂之 扃牖 大车无輗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4.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和诸侯。
C. 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乘。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5.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 《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C. 《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6.下列成语全部出自《论语》的一组是( )
①当仁不让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 ③割鸡焉用牛刀 ④欲速则不达 ⑤劳苦功高 ⑥任重道远 ⑦见危授命 ⑧举一反三
A.①②③④ B.③④⑥⑧
C.①②⑦⑧ D.⑤⑥⑦⑧
7.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
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B.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C.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 D.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8.下列五个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句是( )
⑴弟子孰为好学?⑵子路行以告⑶晨门曰:“奚自?”⑷ 居则曰:“不吾知也!”⑸古之人不余欺也
A⑴⑵ B⑵⑶ C⑵⑸ D⑷⑸
二、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时间是哲学中永恒之谜。什么是时间?它意味着什么?离开了人有时间么?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时间首先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在变迁,生命在流逝,人生极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那么,有没有可能或如何可能去超越它呢?去构造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吗?去皈依上帝相信灵魂永在吗?
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它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而是把永恒和超越放在当下既得的时间中。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个体生死之谜便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在儒家哲人看来,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才能在死的自觉中感觉到存在。人之所以在走向死亡中痛切感受存在本身,正因为存在本身毕竟在于生的意义。正因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死亡就可以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正因为“生”有意义和价值,就让个体生命自然终结而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那哀伤的就并非死而是短促的生——时间大快,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这便是儒家哲人所追求的生死理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