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50个字。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敬畏自然》一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了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告诫人们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文章富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极富意韵,所以本课应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整体把握课文时应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具体研读课文时力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认识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教学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
    (一)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二)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三)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非典,禽流感……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给以评价: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母体,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她的庇护,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然而随着人类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破坏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阅读本文后,也许我们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与同桌相互交流识记,如:蓬蒿 咫尺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2.反复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划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个语段或句子点明了此观点?
    明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号召人类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理解自然。点明观点的部分是最后一段。
    (2)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