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40张,文字材料约6280+2460字。
《归去来兮辞》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3.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 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资料库】
1.作者简介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陶渊明 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
2.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
……
《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憩(qì ) 芜( wū ) 飏(yáng) 眄( miǎn)
B.窈窕(yǎo)(tiǎo ) 翳翳(yì ) 棹(zhào )孤舟
C.岫(yòu) 遐(xiá)观 一稔(rěn ) 皋( gāo )
D.壶觞(shāng ) 盘桓( hén ) 畴(chóu ) 庭柯( kē)
2、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不久
B.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故:故交,朋友
C.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指大方的行为
D.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顺从,随从
3、下列句中所含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乐夫天命复奚疑 D.农人告余以春及
4、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D.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5、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