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7400字。
2005——2006上学期齐市普校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命题学校:泰来三中    命题人:张英华
2005.12.27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交卷只交答题卡和作文
第I卷(3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窒息    桎梏    叔侄     专心致志
  B.呼吁    宇宙    迂回    嫁祸于人
  C.杠杆    水缸    汞水    力能扛鼎
  D.戳子    缉毒    稽查     戮力同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雕象   繁芜丛杂   永葆生机   砥砺品格
  B.抱复   浅尝辄止   百折不绕   无济于事
  C.缔造   风华正茂   享誉中外   梦寐以求
  D.磐石   豁然开朗   义愤填鹰   摇摇欲坠
3.下列各句横线上缺少关联词,请选出最准确的一项( )
  ①这些胡同两边       是“宅门”,到现在房屋           挺整齐。
  ②        有剃头挑子的“唤头”、磨剪子磨刀的“惊闺”、算命的盲人吹的短笛的声音。
  ③我们       说北京的市民文化,        是指的胡同文化。
A. 通常 也许 然而 大都 就       B. 通常 都还 偶尔 通常 也 
C. 大都 都还 偶尔 通常 就       D. 大都 也许 然而 大都 也 
4.下面各句中不存在语病的一句是
A.采取各种办法培训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B.律师出庭辩护,始终抱着与检察员、审判员共同弄清案情,依法处理案件。
C.历代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证明,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有用人材的。
D.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表示,中国民航业在着装和服务用语规范、业务高效、票房服务便捷、环境舒适、事前告知等“显性”服务方面不乏亮点。
二、(9分,每小题3分)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新宇
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选自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
5.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重新树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D.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6.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启蒙”明显违反自然演进理论,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B.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启蒙工作还必须进行。
C.“启蒙”的力量是弱小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这一规律。
D.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激进主义,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冲破传统的模式。而启蒙却能使今日的中国防止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B.五四先贤的启蒙努力曾推动中国社会向文明健康发展,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向五四先贤学习,肩负起启蒙的重任。
C.启蒙在今日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国人获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