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2张,文字材料约4660+11470字。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词句中的错别字。【导学号:32672076】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冥。
画眉未稳,料素蛾、犹带离恨。
叹慢磨玉斧,难补金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冥”应为“暝”,“蛾”应为“娥”,“晶”应为“镜”。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渐新痕悬柳 新痕:指新月
B.犹带离恨 离恨:幽恨
C.窥户端正 窥户:悄悄地在窗前看月
D.还老尽、桂花影 桂花影:月影
【解析】 C项,窥户:月亮透过窗户向室内张望。
【答案】 C
3.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
B.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C.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D.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解析】 A项,应为: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
【答案】 A
4.下列各句全是宋代作品的一组是( )
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⑥
【解析】 ①出自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②出自南宋末期王沂孙《眉妩•新月》,③出自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④出自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⑤出自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⑥出自北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答案】 D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32672077】
(1)《眉妩•新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刻画初升的新月,烘托出一种清新轻柔的优美氛围。
(2)《眉妩•新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对“团圆”的殷切期望,但同赏者未归,也表现了淡淡的哀愁,新月也染上凄清的色彩。
(3)《眉妩•新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玉斧修月之事,表现出极为沉痛的回天无力复国无望的绝望和哀叹。
【答案】 (1)渐新痕悬柳 淡彩穿花 依约破初暝 (2)便有团圆意 深深拜 相逢谁在香径 (3)叹慢磨玉斧 难补金镜
[阅读提升层次B]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眉 妩
新 月
[宋]王沂孙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
……
15 王沂孙 眉妩(渐新痕悬柳)
齐天乐•蝉
王沂孙
一襟馀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珮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内容赏析】 王沂孙生活于宋末元初,亡国之变,在他个人思想上留下一丝极深的抹不去的痛。在这首词里借咏蝉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思考。
“一襟馀恨宫魂断”,用“宫魂”二字点出题目。据马缟《中华古今注》:“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为齐女焉。”词中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年年翠阴庭树”,齐女自化蝉之后,年年只身栖息于庭树翠阴之间,于孤寂凄清的环境之中生活着。蝉在“翠阴庭树”间的鸣叫声,忽而哽咽,忽而哀泣,声声凄婉。蝉在哀鸣,如齐女魂魄在诉怨。“西
窗过雨”,借秋雨送寒,意谓蝉的生命将尽,其音倍增哀伤。“瑶珮流空,玉筝调柱”形容蝉声,它使人联想到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素腰悬佩,悠然弄筝。这位女子或许就是齐女宫魂生前的化影吧!“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是赋蝉的羽翼,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却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女子长期无心修饰容颜,妆镜蒙尘,失去了光泽。既然如此,今天何以如此着意打扮?不甘寂寞还是心中有所期待?这里的“为谁”和上文“怪”字呼应,实为怜惜。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词从“金铜仙人”故事写入,含意深远,用事贴切,不着斧痕。以餐风饮露为生的蝉,露盘已去,何以卒生。“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写哀蝉临秋时的凄苦心情。蝉翼微薄,哪堪阵阵秋寒,将亡枯骸,怎受人世沧桑。“馀音更苦”,蝉之将亡,仍在苦苦哀鸣,令人顿觉凄苦异常。“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清高”意谓蝉的本性宿高枝,餐风露,不同凡物,似人中以清高自许的贤人君子。哀音飒飒,苦叹造化无情,结局竟如此辛酸。“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光明突现:夏风吹暖,柳丝摇曳,那正是蝉的黄金时代。辉光虽甚,但已属昨日之黄花,欢乐不再,徒增痛苦而已。
这首词咏物托意,且以意贯串,无有痕迹。
姓名 王沂孙(?-约1290),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
简历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宋亡后,王沂孙曾与周密、张炎等十四人结社作词,借咏物抒写亡国之痛。曾任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一带)学正,事实上也只做了短期学官即辞职回乡,张炎《洞仙歌》说“野鹃啼月,便角巾还第”,即指此事。去世时大约50多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