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220字,答案扫描。
洛阳市2016—20]7学年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鬼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 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 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还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虎势“活学活 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初开了它,其实在社 会风恪、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广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 “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 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之所以常常误把“儒家经典”等同于“中国经典”,就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至少是揉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有着“复数的”特征。
B.“三教合一”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是中国文化经典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和文化一元的欧洲最不同的地方之一。
C.在儒家的传承中,孟子偏蜇“道德自觉”,荀子偏重“礼法治世”,早期儒家重视宇宙天地秩序,新儒家重视心性理气,儒家思想非某一部经典所能涵盖。
D.在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中,封建统治者往往并不独尊一种思想工具,他们会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家思想修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历史著作《贞观政要》、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佛教读物《金刚经》、道家经典《南华 经》、文学批评著作《人何词话》等都可以称为中国经典。
B.没有哪部著作天然就是经典,所布的经典都要经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淀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C.占代经典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观念意识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并已化人我们的精神血肉。
D.经典是一个资源库,但经典知识的再生与重建,经典中资源的電新发掘和利用,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及对历史记忆的召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些写得好,被视为充满真理而广泛引用,经后人一再解释,还被“钦定”为必读书的 优秀著作,才能最终成为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
B.古代经典是古人认识和解决他们所处时代的问题的智慧结晶.但今天它们已经不再 是不可违逆的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了。
C.阅读经典,把经典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知古以鉴今。
D.时移世异,对旧经典不能泥古不化.只有进行适应现实的重新解释和引申才能成为在当今世界继续起作兩,并呈现出独特民族风格的“新经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在桥边
海因里希•伯尔
他们替我缝补了腿,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要我教在一座鲜桥上走过的人。他们以用数字来表明他扪的精明能干为乐事,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目字使他们陶醉。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骨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数字的徒报,当我把我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彩,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他们有理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去了,因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