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90字。
《唐诗六首1》教案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电子1班、电子2班、电子3班 授课类型 新授
学情分析 学生主体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积淀,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高峰,选入教材的诗歌也都是名篇佳作,学生学习有一定的热情。
教材分析 《唐诗六首》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模块第五单元的内容,所选作品都是千古名篇,学习本文,需要学生掌握诗歌托物言志、怀古伤时的特点,背诵名篇佳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作品内容,体悟借景抒情的手法。
2、读一读,背一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借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 学生对意向特征的体味。
教学方法 诵读法 体悟法
学习方法 问题探究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约10分钟)
师生问好 检查人数
【导入】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群星璀璨,为我们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
唐代诗歌发展阶段:
初唐:初唐四杰、陈子昂、贺知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王维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诗史”
中唐:白居易、韩柳、李贺、刘禹锡、孟郊、贾岛、元稹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配合教师完成点名。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了解梳理唐代诗歌发展脉络。
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唐诗六首2》教案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轨道1301班、电子1301班、电子1302班 授课类型 理论
学情分析 学生主体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积淀,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高峰,选入教材的诗歌也都是名篇佳作,学生学习有一定的热情。
教材分析 《唐诗六首》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模块第五单元的内容,所选作品都是千古名篇,学习本文,需要学生掌握诗歌托物言志、怀古伤时的特点,背诵名篇佳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作品内容,体悟借景抒情的手法。
2、读一读,背一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方法 诵读法 体悟法
学习方法 问题探究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约10分钟)
师生问好 检查人数
【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就是诗歌星空中最灿烂的银河!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思亲怀乡的诗歌。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那是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欢快节日。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却只能漂泊异乡。他步履蹒跚地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共同来欣赏一千两百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
配合教师完成点名。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诗歌的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