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1850字。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17届高三4月联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迁都于殷的报告辞,古朴坚涩,典雅生动,“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wěn)”等比喻至今仍然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B.那些靠几个名词横绝四海的伪作者打着神话旗号来写作,在互联网抄袭利器的帮助下,劣(liè)币驱逐了良币,这种粗制滥造的景况,有愈演愈烈之势。
  C.月影在水面上嬉戏,它闪着绿色的磷光,忽而左右扩展,忽而游蛇蜿蜒,忽而像一只只蝌蚪在跳跃,忽而像无数伶(lín)俐的蜥蜴在奔蹿。
  D.一个比较善良的人,不管入世还是出世都会正派一些,而一个褊(piǎn)狭峻急或者虚伪刚愎的人,出仕则是酷吏,出世则为伪君子,皆不足为训。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况且动是生命之表示,精神之作用。【甲】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乙】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怎样才能表现“动”?我们拿一张照片《行走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丙】罗丹说:“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其实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2.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积微成著   B.琢磨   C.况且   D.姗姗而去
  3.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的“先占”原则。
  B.“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既有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格局,亦有高增长高物价的过热场面,更因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遭遇了经济急速下滑的考验。
  C.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开播后,不管是参加节目体验的明星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应该都会更加体谅自己的妻子,更需要做一个好父亲的决心。
  D.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如何创新价格机制,降低采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供暖的成本,促进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和大气污染治理。
  【答案】2.B   3.C   4.B
  【解析】
  2.试题分析:B.琢磨:思索、考虑;这里应该用“捉摸”,表猜测、预料之意。A.积微成著:细微的事物经过长时期积累,就会逐渐变得显著。C.况且: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D.姗姗而去: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3.试题分析:【丙】问号改逗号。
  4.试题分析:A偷换主语,话题不统一。“早在明朝”前加“中国”。C成分残缺。“决心”前缺动词,把“需要”改为“坚定了”。D“促进”后边的动宾搭配不当。“日前”与“正在”矛盾。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5.阅读下面文字,在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句子,使语意连贯。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字,是在六书造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音、形、义结合的表意文字系统。                                        。如“国”字,甲骨文即“或”字,字中“戈”表示兵器,“口”表示城邑形,放在一起表示守城。而“国”之繁体“國”在原有的“或”字外边再加一个大框,表示周围有界,被围之意,这一演变蕴含了人民持戈守城,继而划定疆界,圈固城郭,从而表达了国家统一、不可侵犯的丰富内容。
  【答案】汉字的以意统形的方块形式常使人能从其形体结构直窥其意,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解析】试题分析:汉字之字形是表意的,这个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注意紧承上文“表意文字”进行续写。
  6.以“春夜,听雨点敲窗。”开头,写一段文字。要求:(1)合理想象场景,侧重听觉描写;(2)运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3)不少于120字。
  【答案】略(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听觉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小说家只有依赖于个人经验,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找到一种确切的感觉。可靠的写作必须由始至终地沉浸在一种诚实感之中。而这种诚实感依赖于你对自己的切身经验的书写,而不是虚妄地书写其它。个人经验奔流于你的血液之中,镌刻在你灵魂的白板之上。只有当你将自己的文字交给这种经验时,你才不会感到气虚与力薄。你委身于它,便能使自己的笔端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