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26550字。
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②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的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让心境宁静温暖。
③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生活。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民族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一声声铿锵入耳的旋律,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激荡的是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精魄。
④诗歌,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1)请用正楷将第②③段划线的内容工整的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创伤 chuāng ②蕴含 yùn ③心魄 pò ④铿锵 kēng
(3)第一二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请写出第二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考点】9D: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段文字重在写明诗歌的重要性,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到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到诗词影响着中国人的诗意生活,一直到最后揭示主题: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解答】(1)此题考查书写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字体的间架结构.
(2)此题考查学生的拼音识字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用普通话,多积累,多整理.
(3)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病句的主要类型并且学会判断.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此句的毛病在于缺少主语,修改时去掉“通过”主语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去掉“使”主语就是我们;所以这两种修改都可以.
(4)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把握.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
答案:
(1)宁静温暖、历久弥新
(2)①chuāng ②yùn ③pò ④ĸēng
(3)答案: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修改去掉“通过”或者去掉“使”.
(4)列举诗意生活的省略.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烦躁 瑰宝 松懈 含辛如苦 痛心疾首
(2)凋零 谛听 暇想 别出心裁 物竞天择
(1) 含辛如苦 改为 含辛茹苦 (2) 暇想 改为 遐想 。
【考点】14: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了同音字辨析.学生要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每个字的笔画,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出错;还要注意字的笔顺.
【解答】“含辛如苦”改为“含辛茹苦”;“暇想”改为“遐想”.
答案:
如 改为 茹; 暇 改为 遐
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2分)
3.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