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8张,教案约5470字。
枣庄三中东校高一评选教案 参评人:时楠
课题 赤壁赋 课时 第1、2、3课时 课型 现代文新授课
设计人 时楠 单位 枣庄三中东校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实词的意义、虚词“乎”“而”“且”意义和用法;文言现象、特殊句式
2.关于苏轼和文体“赋”的文学常识;
能力点 1.阅读文本能力: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
2.了解文章景、理、情相交融的写作特点;
3.合作探究能力:能表明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教育点 1.通过研习作品,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苏轼身处逆境仍乐观旷达的精神
重难点 1.文言现象和特殊句式的归纳整理;
2.本文景、理、情相交融的表达方法;
3.赏析本文以文为赋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的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PPT展示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苏轼的《赤壁赋》,随作者一起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并体会他的喜怒哀乐之情。
先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壬戌( ) 桂棹( ) 嫠妇( ) 愀然( ) 山川相缪( )
舳舻千里( ) 酾酒( ) 匏尊( ) 无尽藏( ) 枕藉( )
2、关于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他是嘉佑进士曾担任多种官方职位,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文学界很有名气。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他擅长行书、楷书,他的书法吸取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各家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