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7500字。
潮阳区2005~2006学年一学期高三级期末质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学校、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共33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溺爱 拘泥 睥睨 逆来顺受 匿影藏形
B.傅会 辅助 拂晓 飞扬跋扈 醍醐灌顶
C.流淌 叨扰 淘汰 韬光养晦 螳臂当车
D.贫瘠 嫉恨 桑梓 孜孜不倦 龇牙咧嘴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气慨 防微堵渐 脉膊 处心极虑
B.馨香 莫名其妙 蒙混 不厌其繁
C.泻漏 墨守成规 技俩 食不裹腹
D.瀚墨 窥豹一班 斟酌 运筹帷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开会时,常常遇到老板不满意某位同事的报告或观点,或会议进行一半时,同事因
意见不同而造成尴尬的气氛。身为与会者的你,该怎么打圆场,好打破僵局,继续
进行会议呢?
B.马老已经80岁高龄,近来患了感冒,走路显得有些老态龙钟,然而谁能料到,他在
老干部联谊会后第二天突然去世呢?
C.中国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了数千年,终于开始面对世界;同时,西方的学
术思想与研究方法,也日新月异地走向中国。
D.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我们要主动选择自己要的,驱除那些不要的,这样才能
构建好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代考古学的发现,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唯心论者的错误观点。
B.关税下降了,这对于明年的汽车市场是喜是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C.有压力才有动力,正如“长三角”给“珠三角”的压力,苏州给无锡的压力,都会
化成它们新一轮自我超越的动力。
D.《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法律,第一次以法
律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根据科学研究报道,正是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强烈地震及由此产生的海啸。有学者提出,在这次地震中,苏门答腊西南缘的小岛可能向西南方向移动了20米。若以6厘米/年的板块俯冲速率计,这一段发震断面已闭锁了300多年。积聚了300多年能量,在地震瞬间释放出来,难怪它会使整个地球颤抖起来。这一断层的突然断裂,导致上千公里长的海底发生强烈错动,就像一只巨手在浴缸底部猛烈地搅动,终使印度洋掀起滔天巨浪。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啸:海啸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水体运动,它的传播速度只跟水深有关,是重力加速度和水深的乘积的平方根,如果水深有10000米的话,传播速度超过300米/秒,接近音速,比飞机还快。但是海啸的波高跟水深成反比,所以在深海什么也看不出来,只有到近海,速度减慢,能量才积累起来,形成一堵几十米高的水墙。一艘船只如果要逃避海啸的话,不应该往港口里面跑,而是往深海里跑,跑得越远,危险就越小。海啸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大规模海底滑坡都会引发海啸,其中较为严重的就是海底地震。此次引发印度洋海啸的地震为里氏8.9级,是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之一。地震产生的能量就好比把小石块投入池塘,激起的阵阵水波从撞击点开始不断向外扩散。石块投入池塘激起波纹,波长不过20到30厘米,但此次印度洋海啸的波长为100至200千米。海浪以500千米时速向四周推进,越接近海岸线,海浪同逐渐走高的海床间摩擦也越来越大,推进速度不断减小。这一现象带来的后果是海浪波长缩短,浪高增加,只需10分钟就能形成高达30米的滔天巨浪。事实上,在太平洋发生大海啸的可能性要比印度洋大得多,每10年就有1-2次。太平洋板块从印度尼西亚东部到日本,直到阿拉斯加,然后到智利,整个环太平洋地区都是海啸的多发区域。根据1700多年来的统计,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发生260次,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
海浪有波峰和波谷,首先抵达海岸线的通常是波谷,在其后形成的波浪会吸收前方的海水,海水因而从海岸线往回退。正如目击者所说,海水在不到10分钟内就退回500多米,这就是海啸到来前的征兆。一位海啸专家说:“夏威夷平均每7年就遭遇一次海啸袭击,当地人清楚地知道海水回退意味着什么,也清楚如何在第一时间撤离到安全区域。”但是,这样巨大的海啸,近几百年来都没在印度洋出现过。而且印度洋周边的国家根本没有建立起地震海啸的预警监测系统,所以近三十万人被海啸夺去了生命。
野外救生专家汤敬东博士说,一般海啸来临之前都会有些预兆,如海水突然退去,另外一些动物会出现异常反应,这次海啸发生前就有人目睹500多只羚羊集体迁移。如观察到送些现象,应事先做好准备。如果没有观察到,在面临海啸时,应该尽量往高处跑,万一不幸被海浪卷入海中,要确信自己一定能够活下去。同时,尽量用手向四处乱抓,最好能抓住漂浮物,但不要乱挣扎,以免浪费体力。
——节选自《奥秘》(2005年第3期)
5.根据文章内容,给“海啸”下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啸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水体运动。
B.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或大规模海底滑坡或风暴等引起的一种破坏力极
大的水体运动。
C.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或大规模海底滑坡或风暴等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
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水体运动。
D.海啸是一种由于海水剧烈波动而带来破坏力极大的水体运动。
6.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发生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强烈地震导致上千公里长的海底发生强烈错动,终使印
度洋掀起滔天巨浪。
B.太平洋发生大海啸的可能性要比印度洋大得多,导致印度洋周边的国家根本没有建
立起地震海啸的预警蚱测系统。
C.面对海啸,海上渔民逃生的方法是应该向深海里跑,跑得越远就越安全,一般不要
往海岸跑去。
D.海浪越接近海岸线,同逐渐走高的海床间摩擦也越来越大,推进速度不断减小。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发此次印度洋海啸的是海底的大地震,这次地震非常强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
烈的一次海底地震,其强度达到了里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