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6730字。

  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I 卷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小,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我们读书的数确实不多,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然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都有的风景。开会、上课,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为了常态行为,更何况与微信有关的工作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里,盯着微信的时间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打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件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的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让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时间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是无一席之地。书痴,古往今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不思,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异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的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步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转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个人间转发的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为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广泛传播外,在微信里也是频频被转发。可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这件事就给只专注于微信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面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收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也可以被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尽管说得很慷慨,可连基本的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有说对,但又有谁会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变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成为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就转”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有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中国人民日报》2016 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都有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动。
  C.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也成为了常态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收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很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答案】1.B2.A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先找到选项在原文的对应区间,然后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就可以找出答案。B项过于绝对、强加关联,原文第4 段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选项却换成了“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并不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二者间构不成必然联系。
  3.试题分析:D项因果倒置,据原文第7 段首句可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是原因而非结果。本题A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8段,B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6段结尾部分,C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7段,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比对,可知这三项都是正确的。
  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一般为“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混淆已然未然”“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答题时注意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本题D项就属于因果倒置,把原因说成了结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蒲公英的歌唱
  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作为一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隆重的事情。此前,教育局要找他,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人上街行骗等事情。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