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15350字。
湖南省张家界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对语文教材修订的思考
杨 丽
对学生时代语文课文的回忆,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一件乐事。《丰碑》中身落白雪的军需旅长的凛然与无私,朱自清《背影》中老父亲爬月台时的心酸与伟岸,《少年闰土》中深蓝夜空下那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的十一二岁的捕猹少年的机灵与果敢,让我们一遍遍感受着民族精神、亲情、友情的震撼人心。看,这些少时课本上的文字,都已经根深蒂固于青年人的成长中,成为构建精神世界的一砖一瓦,作为他们精神根基的一部分。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次学生语文教材的修订都会掀起一阵大讨论。不论是2013年对鲁迅的散文诗《风筝》的替换,还是2014年上海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对《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的删除,或是如今对《谁勇敢》一文的撤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换为《智取生辰纲》、《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都引起人们的议论,对这些修改,除了诟病或挑剔,显然也有一些积极的解读。如避免学生理解偏难、减轻学生负担、为避免学生盲目勇敢导致受伤、更契合现代和谐社会导向、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然而,这些修改到底该不该,进步还是退步,还都需要专家或使用教材的师生来认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教材没有几十年不变地原地踏步。
语文教材一成不变或倒退复古,都不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与发展。用心的教材内容应该突出时代特征,把握时代精神,用灵动有力的语言描绘大美的中国梦。文学作品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积极思辨的精神,而不是寻章摘句或不假思索、人云亦云。用语文塑造青少年的思想之魂、精神之魂,中国梦的实现也才能有更加坚实的青年基础。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对蕴含思想深度的文章的选择和解读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教材编撰部门、学生、家长,针对不同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要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所以我们也不必因为教材选择而焦虑。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精神力量的渠道绝非只有教科书这一条。背负着从少年到老年的精神塑造重任的,除了教科书,更有课外读物、历史文物、人生经验与阅历。我们对教科书,不必过分盲目信仰,但在删改上仍需要无比认真地对待。
对于极富思想性的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单纯地“贴标签”,用好坏对错来评价。时代是在发展进步的,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主旨在与现实的摩擦中契合而又不契合,那些曾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看法在今天有了新的价值。教科书内容的更迭正是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气质和价值取向。所以,教材删改争议越大越不能大意、随意。在部分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选择自己的教科书内容时,教育部门就要当好这个把关人。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他当时曾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而这次的“换血”中,也增加了古诗文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比重,让下一代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握紧青少年手上的“文化之根”,让中国梦的实现有着更加厚重的文化根基。
修订版教材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仍然值得人们期待。修订总是在争议之中不断完善的。彼时的真理也可能沦为此时的谬误,而唯一的方法就是与时俱进,步步完善。这样,既有利教育现状,也连接中国的未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2016年5月25日,有修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丰碑》中的军需旅长,《背影》中的老父亲,《少年闰土》中的捕猹少年,让我们一遍遍感受着民族精神、亲情、友情的震撼人心。
B. 教材编撰部门、学生、家长,针对不同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本身就是一种妄想。
C. 只有用语文塑造全国人民的思想之魂、精神之魂,中国梦的实现也才能有更加坚实的青年基础。
D. 用心的教材内容应该突出时代特征,把握时代精神,用灵动有力的语言描绘大美的中国梦。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2013年对鲁迅的散文诗《风筝》的替换,如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换为《智取生辰纲》,都是为了避免学生理解偏难。
B. 2014年上海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对《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的删除,是出于减轻学生负担的考虑。
C. 如今语文教材修订对《谁勇敢》一文的撤换,是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勇敢而导致受伤。
D. 将《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是与时俱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作品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积极思辨的精神,用语文塑造青少年的思想之魂、精神之魂,是语文教材的根本。...
B. 学生、家长,针对不同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所以教材编撰部门对教材删改争议完全不必在意。
C. 语文教材一成不变或倒退复古,都不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与发展,教材修订要突出时代特征,把握时代精神,用灵动有力的语言描绘大美的中国梦。
D. 对于极富思想性的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单纯地“贴标签”,用好坏对错来评价,因为时代是在发展进步的,那些曾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看法在今天有了新的价值。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题中C项,原文第三段“用语文塑造青少年的思想之魂、精神之魂”,“全国人民”为偷换概念。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种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题中A项,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换为《智取生辰纲》”,是为了更契合现代和谐社会导向。属张冠李戴。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B项, “完全不必在意”错,原文为“教材删改争议越大越不能大意、随意”,属曲解原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