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6410字,有答案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 第Ⅰ卷阅读题
  4、 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
  5、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作答。)
  6、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7、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了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曹操站在船头“_______,________”,可谓“一世之雄”。(苏轼《赤壁赋》)
  8、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9、 (4)或取诸怀抱,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10、 (5)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11、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12、 【答案】(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2).谣诼谓余以善淫(3).酾酒临江(4).横槊赋诗(5).夙兴夜寐(6).靡有朝矣(7).悟言一室之内(8).放浪形骸之外(9).羁鸟恋旧林(10).池鱼思故渊(11).周公吐哺(12).天下归心
  13、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题型有理解性默写,也有上下句式默写,选材有诗有文,考查面比较广。提醒考生备考中注意全面掌握,逐篇逐句落实。另外本题还要注意一些重点字的正确书写,如:嫉、蛾、谣、诼、酾、槊、赋、夙、寐、靡、悟、骸、羁、哺。
  14、 二、文言文阅读(23分)
  15、 (一)课内基础知识(15分)
  16、 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17、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8、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9、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21、 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不能:不到,不及。
  22、 C.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光亮。
  23、 D.常在于险远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24、 (2)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5、 A.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6、 译文: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极致之景就更少了。
  27、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8、 译文:我也后悔那时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29、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30、 译文: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
  31、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2、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33、 【答案】(1)C   (2)C
  34、 【解析】试题分析:(1)小题考查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C项,“火尚足以明也”意思是火把还足以用来照明,“明”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照明”的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