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br>
1、德育目标:本文写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读课文理解作者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 <br>
2、知识目标:本文构思巧妙,写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写发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语言优美,恰当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学习本文体会本文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br>
3、能力目标: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判断什么是通感,本文比喻的妙处何在。 <br>
二、教学重点难点: <br>
1、课文四五六三段的赏析。<br>
2、本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是本课的重点。通感的修辞手法学生第一次接触,也要作为一个重点来讲。<br>
3、为什么要联想到江南的采莲,为何要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 <br>
三、教学方法<br>
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朗读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本文语言优美,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以朗读式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 <br>
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语言。 <br>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br>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找出感情线索,简单介绍时代背景,。 <br>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品析作品的语言,比喻、通感、叠字的运用,感受语言的典雅和充满诗意。 <br>
<br>
第一课 <br>
一 时代背景 <br>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