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30个字。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主题分析】
本单元四篇课文记叙了我国历史上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写出了他们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展示了名人的风采。
1.《邓稼先》一文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和几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础,介绍了邓稼先这位卓越的科学家的爱国者形象,语言平实。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用简略的事件,勾勒出学者、革命家闻一多严谨光荣的一生,用笔简练含蓄,选材精当合理,语言如诗。
3.《回忆鲁迅先生》选取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展现给大家一个生活化的、真实的鲁迅先生,表现了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
4.《孙权劝学》以对话的方式记事,突出了孙权的善劝、吕蒙的好学、鲁肃的直率,言简而意丰。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的名人资料,更好地把握课文。
2.学习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
3.学习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个性。
4.揣摩、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
5.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意。
【重点难点】
1.用心体会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感知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比较学习各文不同的写人手法、篇章架构。
【教学指导】
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让学生广泛搜集作者及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结合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去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并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课时安排】
《邓稼先》………………………………………………………………………………2课时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课时
《回忆鲁迅先生》………………………………………………………………………1课时
《孙权劝学》……………………………………………………………………………1课时
1 邓稼先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点难点】
1.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体会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这篇回忆性散文,去认识、了解一位为中国的强大作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
【人物简介】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文体知识】
《吊古战场文》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阴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心情。
3.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