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10个字。

  24.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及语言的音韵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时,诗人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四、合作探究:
  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实际的意思是说:着一种真谛,乃是生命的活脱脱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禅学的味道,在这里已经显露端倪了。
  在诗的结构上,这两句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也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中,让读者去体悟,去咀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