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720字。
古诗文练习一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德国人具有马的性格。他们会一边 地飞奔前行却绝不会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严谨的精神,德国人才会创造出 于全世界的“奔驰”车。
A.慎重 马首是瞻 瞩目
B. 谨慎 马失前蹄 奔驰
C. 谨慎 马首是瞻 奔驰
D. 慎重 马失前蹄 瞩目
2.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很多园林亭阁,不但有很好的命名,有时还加上很好的对联。《老残游记》中写老残在济南游大明湖,看了“□□□□□□□,□□□□□□□”的对联后,暗暗称道:“真个不错!”可见文学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
A. 寺古僧闲云作伴,山深世远月为朋
B.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 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做济南人
D.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3. 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
A.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包括王蒙等的意识流小说、宗璞等的荒诞小说和刘索拉等的“观念”意义上的现代派小说。 ; 。 , , 。 ,并对中国新时期小说时间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① 在这些小说中,事件与人物性格的展开均无固定的时空顺序及因果逻辑
② 而王蒙等进行的小说变革,则从结构技巧、思维变换和展现风格等视角,改变了以往的小说形式
③ 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
④ 文本结构是按照人物的心理及“意识”流程演绎故事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悲欢离合
⑤ 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小说长于通过描写外部现实世界,即描摹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关系来表现人物性格及其命运
⑥ 它成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最普遍的时间形式
A. ⑤①②③⑥④ B. ⑤②①④③⑥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⑤⑥①④③
5. 下列各句蕴含的哲理与漫画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一项是 ( )
A.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B. 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二、 古诗词鉴赏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秋 江 晚 泊①
唐•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②艑③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③艑:船。
(1) 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加以概括。
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周武帝时,译时丧妻,帝命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安。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乌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他虑。”太子然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后坐亵狎皇太子,帝大怒,除名为民。太子复召之,译戏狎如初。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
初,高祖①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及高祖为大冢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帛不可胜计,每出入,以甲士从,俄而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藉。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放。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厅事,无所关预。译惧,顿首求解职,高祖宽谕之,接以恩礼。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②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译又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
开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时年五十二。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有删改)
注:① 高祖:指隋文帝。② 章醮: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及帝亲总万机 总:统管
B. 愿殿下勉著仁孝 勉:努力
C. 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 营:经营
D. 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 敕:告诫
8. 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以为御正下大夫
B. 高祖宽谕之,接以恩礼
C. 以上柱国公归第
D. 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
(2) 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
(3) 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放。
10. 根据文意概述周宣帝恩宠郑译最重要的原因。
古诗文练习二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 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 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 的诱惑。
A. 顺应 坚不可摧 形形色色
B. 顺应 牢不可破 形形色色
C. 顺遂 坚不可摧 应有尽有
D. 顺遂 牢不可破 应有尽有
2.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与我国四处名胜有关,其中与“岳阳楼”有关的一项是 ( )
A.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B.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C. 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D.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3. 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 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
B. 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
C. 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D. 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 ; 。 , 。 , 。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
① 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 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人生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 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 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 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到兴趣
⑥ 他身上有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 ④⑥①②⑤③ B. ④①⑥⑤③②
C. ⑤③①⑥②④ D. ⑤③②④⑥①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A. 诗中描述的是傍晚时分恬静闲雅的田园景致。
B. 末句使用“出”字,呈现动态的美感,增添诗趣。
C. 此诗借由巴女放牛的辛劳来暗示农村生活的贫困。
D. 诗末描述巴女晚归,因天色昏暗而不识回家之路。
二、 古诗词鉴赏
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栾 家 濑
唐•王 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白 石 滩
唐•王 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1) 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歌都是五言 。
(2)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描写,请从这一角度对“跳波自相溅”作简要分析。
(3) 这两首诗的尾句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营造的意境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送方希则序
宋•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 贲、育:传说中两位战国的勇士。
7.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数:命运
B. 推否泰以消息 息:讯息
C. 后数日,赍装具舟 赍:携带
D. 操觚率然,辞不逮意 逮:达到
8. 下列“为”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
B. 索言以为赠
C. 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D. 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
(2) 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
10. 作者在文中对方希则流露出哪些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
古诗文练习三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这么一位 的启蒙者、改革者、推行者、论战者,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的学府与文坛,是应运而生的主流人物。后来他更奋自淬砺,写出一种 的杂文风格,令人期待他层楼更上,领域更开。谁料就在高潮的浪脊上,这位主角竟然突然失踪,有不得见者达二十多年。这反高潮的一招,究竟是元叔戏弄我们的幽默,还是幕后另有我们未明的隐情,该由文学史家来 了。
A. 虎虎生威 刚健明快 揭示
B. 虎虎生威 矫健明快 揭发
C. 虎虎生风 刚健明快 揭示
D. 虎虎生风 矫健明快 揭发
2.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 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 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 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3. 下文是一名同学写给爷爷的生日贺词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 )
(甲)光阴似箭,岁月不饶人,您的生日到了,又老了一岁。(乙)您半生辛劳,为子孙积累的最大财富是勤劳善良的朴素品格、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丙)在您寿诞之际,送上我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丁)祝爷爷身体健康,顺心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 。 , 。 , 。 。祭月之举扩展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① 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
② 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
③ 月亮崇拜古已有之——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
④ 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
⑤ 内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
⑥ 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
A. ③①⑤②⑥④ B. ⑥④①⑤③②
C. ③⑤⑥①②④ D. ⑥③⑤④①②
5. 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写作手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平静的湖面在晨风的爱抚下微波轻荡,湖上雾霭氤氲,弥漫着一股独特的宁静气氛。远方的绿色山景融化在淡淡的白色烟雾里,和停泊在湖岸边的交错船只,构成一幅脱俗静美的画面。船夫撑起桨,小船轻轻地在湖面上滑出一道道波纹。在湖对岸,白鹭鸶展开双翅低低地滑过湖面,树丛中几只青黄羽毛轻声而唱,另外几只披着红蓝鲜艳的羽毛,点着双足在岸边枝上轻跳。
A. 文中重复使用“静”字,营造出安宁祥和的氛围。
B. 由近景逐步写至远景,将画面有层次地推展开来。
C. 运用多种色彩描摹湖畔风光,呈现出缤纷的景象。
D. 描摹山水鸟鸣等自然事物,兼具动态、静态之美。
二、 古诗词鉴赏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 衷 情 近
宋•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1) 上阕中“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概括。
(2) 下阕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3) 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
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
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
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①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
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注:① 默:同“墨”。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事母孜孜,朝夕色养 孜孜:勤勉
B. 常患甘鲜不赡 赡:赡养
C. 服阕,乃慨然叹曰 阕:完结
D. 不营产业 营:谋求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乃匍匐抚棺号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 便为购赎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率意而动
怠而欲出者
9.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
(2) 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
10. 文中何琦高尚的德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古诗文练习一
1. B(慎重:谨慎持重。谨慎:细心慎重。马首是瞻: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比喻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马失前蹄:马前脚站不稳而突然摔倒,比喻偶然发生差错而受挫。瞩目:注视。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根据常识,形容德国人的性格不应用慎重,由此排除A、D两项;第二空根据前文的“谨慎地飞奔前行”及其后的转折连词“却”可以推断“马失前蹄”更生动、形象,更符合前文表达的意思,故排除C)
2. D(A项描写的不是湖景,B、C两项不是对联)
3. A(A项是一个疑问句,以疑问语气表达一种询问、提醒,双向选择,语气最委婉;B项是一个否定反问句,表达十分强烈的肯定语气,不够委婉;C项是个陈述句,但“无疑”一词所表达的语气很肯定,也很强烈;D项虽然用了“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比较强烈)
4. B(逻辑顺序:首先概括传统小说的特征,接着说明王蒙等对传统小说的变革,然后阐述现代派小说的特征,最后加以总结)
5. A(本题漫画中“追两只兔子的人,难免一无所获”,告诉人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将一事无成。由此可见,A项符合题意;B项强调的是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合题意;C项体现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不合题意;D项体现的是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不合题意)
6. (1) ①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荒村、犬稀;②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③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④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⑤比喻:宾鸿自况自喻;⑥白描。(答出四点即可)
(2) ① 仕途遭贬的失意;② 旅居异地的孤寂;③ 秋夜难挨的愁苦。(答出两点即可)
7. C(营:建造)
8. D(D项中的“以”为连词,其余三项中的“以”都为介词)
9. (1) 如今我这次出行,会发生扶苏那样的事情吗?
(2) 刘昉多次向皇帝求情,皇帝又诏回了郑译,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
(3) 高祖暗地疏远了他,但因为他有出谋划策的功劳,不忍心罢免流放他。
10. 当年周宣帝太子之位受到威胁,又奉诏出征,郑译出谋划策,帮助太子渡过难关。
参考译文:
郑译,字正义,是荥阳开封人。郑译很有学问,并懂得音乐,擅长骑马射箭,周武帝时,郑译当时妻子去世,皇帝命令郑译娶梁安固公主。等到皇帝亲自掌权,任命郑译做御正下大夫,不久改为太子宫尹。当时太子有很多不道德的行为,内史中大夫乌丸轨常常劝皇帝废掉太子改立秦王,因此太子一直不安心。后来(皇帝)下诏让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就暗中对郑译说:“秦王是皇上喜爱的儿子,乌丸轨是皇上信任的大臣。如今我这次出行,会发生扶苏那样的事情吗?”郑译说:“希望殿下尽力仁爱孝顺,不违背做儿子的原则就行了。不要担心别的事。”太子认为他说得对。打败敌人之后,郑译因为功劳很大,受赐爵位为开国子,掌管有三百户人的封地。后来因为和皇太子开玩笑,皇帝很生气,(将他)除去官名,贬为平民。太子又召他回来,郑译像以前一样开玩笑。于是对太子说:“殿下什么时候可以拥有天下?”太子很高兴就更亲近他了。等到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就是宣帝。郑译十分专权,当时皇帝巡游东京,郑译擅自取用宫里的材料,为自己建造房屋,因此获罪,又削去官职成为平民。刘昉多次向皇帝求情,皇帝又诏回了郑译,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
当初,高祖杨坚与郑译有同学的交情,郑译又一直知道高祖相貌奇特,于是全心结交。等到高祖做了大冢宰,总揽朝政,任命郑译兼管天官都府司会,总管六府的事务。进出卧室,他的计策全都采纳,赏赐的玉帛不计其数,每次出入宫殿,有穿甲的士兵跟从,不久进封上柱国,规定他可以犯十种罪行,都可以被宽恕不处死。
郑译性情轻浮阴险,不关心职责,贪污的东西不计其数。高祖暗地疏远了他,但因为他有出谋划策的功劳,不忍心罢免流放他。暗中嘱咐官吏不要把事情报告给郑译。 郑译依然受到牵连,无所事事。郑译很害怕,磕头请求辞官,高祖安慰他,按礼仪接见他。等到高祖受禅登基,郑译在上柱国公的位子上退休回家,赏赐了他很多东西。郑译因为自己被疏远,暗中招道士拜表设祭来帮他祈福,他的奴婢控告郑译从事妖术。郑译又和母亲分居,被宪司弹劾,因此被除去官名。
开皇十一年,郑译因病在职位上死去,当时五十二岁。
古诗文练习二
1. B(顺应:是顺着某种趋势去适应。顺遂:是事情合乎人愿,进展顺利。从语境看,“天性”应与“顺应”搭配,与“顺遂人愿”无关。牢不可破:指坚固得不可破坏,形容事情或观念已固定,难以破除或改变。坚不可摧:指极为坚固,不能摧毀。语境中的“家园”不能用“坚不可摧”来修饰。形形色色:形容事物品类繁多、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从语境看,“诱惑”不能用“应该有的”来修饰)
2. B(注意理解对联的内容)
3. C(注意语气得体、委婉)
4. D(⑤③承接前文谈鲁迅的文章,且“时过境迁……当时就并不正确”存在程度上的递进关系,故⑤③应排在前面,据此可排除A、B两项。②由鲁迅的文章转入鲁迅的为人和他的精神,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故应紧接③。④⑥承接②谈鲁迅的精神,①对整个文段进行总结)
5. B(领会诗句所表现出的意境)
6. (1) 绝句
(2) 溪水湍湍,浪花迸跳,相溅有声。诗人描写这一细微的自然现象,为后句白鹭受惊做了铺垫,表现出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赏悦之情。
(3) 都运用了以动衬静(反衬)的描写手法。意境的相同点:都具有灵动的生命气息;不同点:“白鹭”句有世外自然的空灵自在,“浣纱”句有田园生活的清新纯美。
7. B(息:减少)
8. C(为:向)
9. (1) 因此君子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像云卷云舒般随心自由,不被富贵所诱惑。
(2) 凭借方希则的资质才能却幽居匿迹被埋没,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
10. 对方希则才华的钦佩,对方希则修养的赞扬,对方希则遭遇的同情,对方希则重情重义的称道,对方希则大器晚成的期待。
参考译文:
庄子视仕宦用的大带与笏板(官位)为柴草和栅栏,班固视名声为束缚自己的绳索和枷锁。那么高官厚禄这些常人都想要的东西,他们为什么会讨厌呢?令人有感而发啊。因此君子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像云卷云舒般随心自由,不被富贵所诱惑。所以他们能一身正气,勇气超过了战国时的勇士贲、育,对待诋毁和赞誉都不屑一顾,他们的气度恬淡超然,不会表现出或喜或怒。能达到这样境界的人,才算具有了通达之人的节操,从而称得上是大方之家啊!
方希则考中秀才进入官场,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顺利,命运多么不好啊。在当时不被重用,他都适时地坦然拂衣而去,充满自信,从讯息的多少来推断好坏,不在乎事物的去留,修养深厚是一个高雅的君子,几乎就像古代的贤者啊!
我自从来上都,寄居在客店,风尘仆仆,艰难跋涉,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恰逢天子正好推崇儒学,要招揽贤才,开设了选拔官吏的考试,命令从乡里选拔人才,而四面八方怀揣上报公文入京参加应试的杰出人才,就要用几百几千来计数。我虽然是后进晚辈,却也牵着衣服、磨着脚背、捋袖伸臂交往在他们当中,交往的人原本就很多了。晚些时候才遇到他,车盖遮满道路,交往密切,尽情得相互取笑作乐,外表得意忘形,内心敞亮豁然,即使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梁时的美好交往也不会像这样啊。不久,他在内台应试,因主管官吏冤枉(他),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停止了考试。官宦们谈论都为他感到伤心委屈,他还内心恬静,竟然使人不能察觉其内心的不平。后来过了几天,(他)带着行装,准备了船只,飘然东下。(他)向我这个愧对友情的人,索要几句话作为临别相赠。
那些广泛了解宇宙世界的人见识就会长远,完全懂得祸福依伏的人就会知道命运的无常,这不是可以对见识浅薄、听闻少寡的人说得清楚的。方希则是一个通达事理、出类拔萃的人,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评价他。过去公孙弘曾经退隐,乡里人又推举他,在对策考试中最终取得第一名,又写了十几份奏章上报皇上,每次都要得到回复才肯罢休,最终成为汉朝的名臣。凭借方希则的资质才能却幽居匿迹被埋没,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 (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会反反复复得像这样呢?好的工匠最晚完成的是大器,出发晚却先到达的是良马。终有一天,(他的才华就像)那彩虹垂挂,在银河里洗濯头发(的美景),使各位儒生后辈仰慕不已,这原本就是方希则胸中所积累的才华,难道还要借助我的话说出来吗?设酒饯行,酒喝到一半,在座的都要离开,我拿起酒杯,即兴写了这篇赠序,词不达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人名)也写了诗来作为赠别,那么饯别叙旧的心情就完全表达出来了,这里就不再说了。
古诗文练习三
1. C(“虎虎生威”不是成语,只是一个普通的合成型词语,指像老虎一样有一种令人敬畏的气势。虎虎生风: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选文中有“应运而生”,所以此词合适。矫健:强壮有力。刚健:<性格、风格、姿态等>坚强有力。揭示: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揭发:揭露坏人坏事)
2. A(注意对联的对仗)
3. A(“又老了一岁”用于老人贺寿,不恰当)
4. D(⑥先介绍“月”的含义,③⑤承接说“月亮崇拜”,自然引出④①祭月仪式与习俗,之后②说帝王祭月,承接原文末句“民间祭月”)
5. B(先写远景,再写近景)
6. (1) 渲染了荒凉、凄清、寂寥的氛围。
(2) “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
(3) 以抒情主人公“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以定格的词人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与开头的“伫立”相呼应,首尾圆合;“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7. B(赡:富足)
8. C(文言虚词的考查,对照句出自教材。可根据相对熟悉的教材中的句子的理解,先判断出对照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再代入选文中的对应句,看看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C.均为介词,可译为“替、给”。A.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B.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介词,因为。D.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承接)
9. (1) (我)一旦孤独一人,不再有父母需要孝养,怎么还可用腐朽鲁钝之身来玷污清明的朝廷呢?
(2) 凡是有人赠送(东西),(何琦)也不随便推让,只要对自己来讲有剩余,就又随即把它们散发出去。
10. 事母至孝(重视亲情);节俭寡欲;乐善好施;修身养性;淡泊名利。(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属于定向筛选。回答时要根据传主的言行概括。传主何琦孝敬母亲,节俭,乐善好施,淡泊名利,注重修身养性,都是其品德高尚的表现)
参考译文:
何琦,字万伦,是司空何充的堂兄。祖父何龛,是后将军。父亲何阜,是淮南内史。
何琦十四岁时丧父,悲伤哀痛,超过了应有的礼节。性情沉稳敏捷,有见识,好古而博学,居住在宣城阳谷县,侍奉母亲孜孜不倦,早晚都是和颜悦色地伺候。常常担心甘鲜的食物匮乏,于是出任州郡主簿,举荐孝廉,授予郎中,后来选补为宣城泾县县令。司徒王导举荐他作参军,不就任。等到遭遇母亲去世,居丧期间哭泣得泪中带血,拄着拐杖才能起身。棺材停放在灵堂里,邻居遭遇火灾,烟火蔓延过来,家中无人可使,他实在没有办法,就只有爬到棺材前抚着棺材号啕大哭。一会儿,风停火息,只有一间堂屋免于火灾,他的精诚所至就是这样。
服丧结束后,(他)感慨叹息说:我出去做官的原因,不是说我有一点微末的才能来逞献智谋力量,其实是图微薄的俸禄,来供养(母亲)。(我)一旦孤独一人,不再有父母需要孝养,怎么还可用腐朽鲁钝之身来玷污清明的朝廷呢?于是在简陋的屋子里修养心志,不与外人交往,专心研习典籍,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愉悦自己。不经营产业,节俭寡欲,与乡邻共享丰俭。乡里遭遇动乱,姐姐沦落他家,何琦只有一个婢女,就以她赎取其姐。然而不做小的谦让,凡是有人赠送(东西),(何琦)也不随便推让,只要对自己来讲有剩余,就又随即把它们散发出去。随心做事,任意举动,不占卜,也不从事什么职业。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共同举荐他做官,(何琦)都不就任。诏书征召他做博士,又不出任。简文帝时(何琦)担任抚军,敬佩他的名望德行,又召任参军,(何琦)以病为由坚决推辞。公车再征召他做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何琦)不肯动身。由此,君子都仰慕他的德行,没有人能使他屈从。桓温曾经登上何琦所辖泾县的界山,叹息道:“此山的南面有一个贤者啊,何琦先生真可谓是个知足的人啊!”
何琦善于养生,到老不衰,穿粗布衣服,吃简单粗糙的饭菜,一直以著书立说为职业,著有《三国评论》,一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传于世。(何琦)八十二岁去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