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 20份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01字音(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02字形(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0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0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05语序不当(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06搭配不当(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07成分残缺或赘余(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08结构混乱(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09表意不明(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0不合逻辑(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1扩展语句(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2压缩语段(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3仿用句式(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4变换句式(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5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6语言表达连贯(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7语言表达得体、准确(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8图文转换(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0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doc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1断句(含解析).doc
专题01 字音
字音题往往是高考语文试题的“第一道菜”。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一般着眼于常用且易误用的字,考查的主要形式是单项选择题,具体有正选(无错)、负选(有错)、同选(读音相同)、异选(读音不同)等几种类型,分值一般是3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1.虽然课标全国卷近三年来不曾单独设题考查,但字音作为基础性的知识,对考生理解句子乃至遣词造句都有重要影响,因此考生依旧要给予足够的重视;2.在自主命题地区,该考点依旧在不间断地考查,设置适当的语境或结合字形考查字音,成为了一种趋势;3.从考查内容上来看,多音字和习惯性误读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
考向一 多音字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胆量 量程 量入为出 量力而行
B.和蔼 和风 和颜悦色 和衷共济
C.载运 刊载 怨声载道 载歌载舞
D.咀嚼 倒嚼 味同嚼蜡 咬文嚼字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弹劾/隔阂 炽热/整饬 不可胜数/数典忘祖
B.旖旎/绮丽 扑朔/溯源 强人所难/富国强兵
C.徜徉/佯装 隽永/镌刻 相机行事/相提并论
D.聒噪/恬静 亢奋/伉俪 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答案】B
技巧点拨
1.据义定音。多音字在表示不同的意义时,其读音也往往会不同,因此考生要学会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其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和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第1题C项中的“载”字,在表示“年”“记载”“刊登”的意思时,读zǎi,如“三年五载”“载入史册”等;在表示“装载”“充满(道路)”“又”的意思时,读zài,如“载誉而归”“怨声载道”“载歌载舞”等。
2.记少去多。 “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较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考生识记多音字时,只要记住涉及词语较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记忆了。
3.注重语体,区分细节。有些字在书面语中是一种读音,在口语中就是另一种读音。如“血”字,它在“血泊”“贫血”“呕心沥血”等书面语中都读xuè,而在口语“血淋淋”“流了一点儿血”中则读xiě。
4.同音合并。常见的、考查频率高的字按读音合并组词记忆,以提高效率,如“稀”“溪”“析”“晰”“熙”“淅”“皙”“蜥”“翕”。
5.形近合并。如“歼(jiān)”“跹(xiān)”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这些字就是记忆的重点。
6.词性辨音。根据不同的词性辨别字音。多数多音字独立成词或与其他字组词时,由于词性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读音。如“数”做动词时读“shǔ”,如“数一数”“数典忘祖”“擢发难数”;做名词时读“shù”,如“数学”;做副词时读“shuò”,如“数见不鲜”。
7.用法辨音。根据不同的用法辨别字音。有些多音字,单用或较多用于口语;有的组成词或较多用于书面语,这些可从用法上辨别。例如“度”,单用时读作“dù”,在词语“揣度”中则读作“duó”。“给”,用于口语读作“ɡěi”,如“给钱”;用于书面语读作“jǐ”,像“给予”“供给”“自给自足”。
考向二 形声字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婵娟(chán) 垂涎(xián) 抠门(kōu) 光风霁月(qí)
B.憎恶(zēng) 迢递(tiáo) 蟠桃(pān) 锱铢必较(zī)
……
专题03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考对本考点的要求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从近几年的考情来看,高考一般不直接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而侧重于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与否。从题型来看,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二是在表达应用中,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标点符号的考查热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的使用,二是引号与其他标点符号的连用,三是破折号、冒号的用法。高考无论怎样考查,都要求考生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合实例掌握规则,通过实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应是考生备考的主要策略。
考向一 逗号、顿号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受灾群众今年过年有肉吃、有水果、干果吃,吃的、住的、穿的都不愁。
B.知识—学识—才识—器识,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命活力,完善着人的气质和魅力。
C.中国人听戏时,名角儿一亮相,许多人鼓掌叫好,这叫“碰头彩”;角色表演得精彩,全场欢呼喝彩,这是“满堂彩”。
D.最近英国有关方面就“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不少人认为“有工作就有幸福,薪酬高低是其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失业的人太多了,一职难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顿号、逗号、破折号、句号、分号、引号的运用能力,综合性较强。考生解题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别。A项,第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名师点睛
顿号误用
1.相邻汉字数字连用表示约(概)数时误用顿号。如: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山。(应删去顿号)
2.相邻汉字数字连用表示确数时缺顿号。如:这项任务由三四班两个班级共同完成。(应为“三、四班”)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如: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应删去顿号)与此类似的还有“全校师生”“公安干警”等,由于这类集合词语的连接比较紧,故其中间不必加顿号。学%
4.不顾内容层次乱用顿号。如:来这儿参加冬令营活动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中学生”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如上题中的A项。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如: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两个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逗号误用
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如: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第一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2.说话人在最后,其后误用逗号。如: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说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答道”后应用句号)
3.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如: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辉映”后的逗号误用)
考向二 引号与其他标点符号的连用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小明把捡到的里面装有定货单、飞机票,还有不少钱的皮包交给警察后就走了,所长对办事员说:“你快去问问他叫什么?”
B.每当旅行时,我都找几张纸铺在桌子上写作;但我不
……
专题05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是指句子中词语或分句的顺序不合理,即不符合语法习惯或不符合事例。高考《考试大纲》规定了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列在首项。但语序不当造成的语病,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或者说,我们做题时,思维有定式,一般都先从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合理入手思考。语序不当因为其结构完整、表意基本清晰而容易被广大同学忽略,成为辨析病句中的“隐性杀手”。
考向一 定语位置不当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人皆知郑和下西洋,却不知同在永乐年间,钦差大臣亦失哈多次从松花江到黑龙江入海口,建立了一条东北亚“丝绸之路”。
B.为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工作的需要,人社部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职业资格证书由人社部统一印制。
C.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科学工作者正发挥着他们每个人身上无穷的蕴藏着的科学精神。
D.比眼镜蛇毒性高50倍的“蓝环章鱼”出现在澎湖鸟屿海域,它遇骚扰或攻击会以有毒的喙反咬,被咬后全身麻痹致死,目前尚无解毒剂。
【答案】B
技巧点拨
多项定语是指主语、宾语中心语前的多个定语,它们一般按照语法规则排列,如果排列不当,就会出现语病。判断多项定语排列次序是否恰当,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1.多项定语一般不属于同一个层次,都修饰中心语,因此,若句子中定语很长,且不止一个,那么应先找到定语中心语,然后将多项定语的层次划分清楚,以防排列失当。
2.把握排列规律,判定排列次序。多项定语的排列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应依照以下原则(从离中心语最远的算起):A.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B.表指称或数量的词或短语;C.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上题C项中动词性短语“蕴藏着的”应放在形容词“无穷的”之前;D.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E.表性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
考向二 状语位置不当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长到学校政教处为了弄清楚孩子在学校打架这件事同政教处主任进行了一次认真的交谈。
B.腐败现象不是由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
专题21 断句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高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从分值来看,客观题一般固定在3分,主观题多为3—5分。
综观2017年高考各地区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考查题型上,客观题居多,如课标全国Ⅰ、Ⅱ、Ⅲ卷,山东卷,天津卷等;以主观题为辅,如浙江卷。2.考查材料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考向一 提供语境的客观型断句
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A.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B.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C.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D.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根据语境,画线句前面的句子是说项王屠戮咸阳、火烧秦宫后准备东行撤出。画线部分是别人对项王的劝说与项王的心思,故主语为“人”“项王”。抓住标志词“曰”可知,此处应断开;“曰”后面为劝说的具体内容,写关中地利,可据此建立霸王之业,由此可推知,“关中阻/山河四塞”错误,以此排除A、D两项。后半部分交代了项王东归的想法,理由有二:一是秦宫室被烧而残破,二是他怀念家乡。由此可知,C项“见秦宫/室”断句有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游侠列传序
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