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60字。

  《管仲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探讨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分析管仲形象,了解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3、 探讨司马迁为管仲作传的原因,了解司马迁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探讨司马迁为管仲作传的原因,了解司马迁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讲解法   讨论分析法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流程:
  一、 检查预习,掌握重点词语与句式
  (这一流程通过句子的翻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校正的过程中,提出重要的实虚词的用法及特殊的句式,同时让学生了解词语推断的方法和掌握翻译时的注意事项)
  翻译下面四个句子
  1、 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以……为”这一固定搭配有两种译法:一种是“把……作为”,如《六国论》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另一种是“认为……是”。根据语境,此处选择第二种。
  参考译文:管仲曾多次作官,多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2、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翻译指点:注意句站句中两个“耻”的用法,前一个为形容词,“羞耻”;后一个则活用为“以……为羞耻”,是意动用法。“召忽死之”中死的用法等同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中的“死”,解释为“为……而死”,是为动用法。“吾幽囚受辱”是没有语言标志的被动句。
  参考译文: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却选择)被囚禁受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3、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