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6题,约249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选择题
  1.选出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组(  )
  A.劝学(劝勉)  跂而望矣(提起脚跟站着)  博学(广泛)  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闻者彰(清楚)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继承)  秦人开关延敌(迎战)  奋六世之余烈(功业)
  C.河内凶(荒年)  请以战喻(做比喻)  兵刃既接(已经)  王无罪岁(年成)
  D.吾师道也(学习)  师道之不复(风尚)  圣人无常师(固定)  六艺经传(传记)
  【考点】31:文言实词.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熟练掌握120个常见实词,重点关注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以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解答】D.传:解释经文的著作;译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
  故选:D.
  2.下列划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整顿衣裳起敛容 B.剑阁峥嵘而崔嵬
  C.老大嫁作商人妇 D.亦将有感于斯文
  【考点】34:古今异义.
  【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都有可能造成古今异义词.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了解古代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要学会采用因文定义和代入分析的方法.
  【解答】A.整顿:古义:整理;今义:(动)使紊乱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B.崔嵬:古今义均为高大、高耸的样子;
  C.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
  D.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是指很有涵养、文质彬彬,有礼貌、有教养,懂得尊重人的意思;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⑤或百步而后止                         ⑥非我也,岁也
  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⑧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⑨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⑩犹且从师而问焉。
  A.①③④⑦⑨ B.②④⑥⑧= 10 ⑩ C.①②③⑦⑨ D.④⑤⑥⑧= 10 ⑩
  【考点】34:古今异义.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根据语句的翻译来分析词语的变化,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解答】①.河 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②加 古今义:更加,增加的意思,和“减”相对;
  ③.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④可以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应答许可;
  ⑤而后 古今义:然后;
  ⑥岁 古今义:年;
  ⑦十驾 古义:十天的路程;今义:数量词;
  ⑧寄托:托身,安身;
  ⑨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⑩从师:古今义:跟随老师学习;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属于古今异义词的是:①③④⑦⑨;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 B.艰难苦恨繁霜鬓(极其痛恨)
  C.侧身西望常咨嗟(叹息) D.可以横绝峨眉巅(飞越)
  【考点】31:文言实词.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熟练掌握120个常见实词,重点关注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以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横绝:横渡.翻译:可以来横渡峨眉山的山顶;
  故选:D.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赢粮而景从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君子生非异也
  【考点】35:通假字.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识别古籍中的通假字,是提高古书阅读能力必须逾越的一关.因此,各类古代汉语教材都列有古音通假一项,并列有一定数量的通假字以帮助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