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8770字。答案扫描。

  运城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 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破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绝。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
  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绷之路这一历史资源,与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
  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触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它沙及
  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态。海行靠舟,陆
  运需车。语言,即思想之舟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如何铺路?怎样搭桥?
  既达意又表情。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五通”。实
  现“五通”,当然需要语言互通。首先,欢策要用语言表迷。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与措
  施,并使相关政策、法律、规划、措花为民所知所用,环环都需语言交流。其次,设施联
  通更需语言连通。语言之路不通畅.其他方面也难以通畅。再次。“五通”之中,民心相通
  看似最“软”.但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为命运共同体,实现利益互惠、责任共担,民心相通更为根本。“一带一路”建设可以用英语等作为通用语,但这种通用语只能达意,难以
  表情;只能通事,难以通心。欲表情、通心,常用本区域各国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语言
  粗略统计.“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的国语或国家通用语有近50种,再算上这一区域民
  族或部族语言,重要者不下200种。这50种或者200种语言,乃是表情、通心之语,应当
  列入“一带一路”语言规划的项目单中。
  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赢,表现在语言理念上
  就是提倡平等互惠。在各种概念的中外翻译中.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该,特别要注意能让更多的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注意词语使用得体。比如“汉语推广”“过“产能
  输出”等,都未必是合适的用语,因为这些词语要么含有不平等的话外之音,要么是用中
  国眼光看世界,容易引起误读。此外,有人把“一带一路’分为“新起点”“黄金段”“核心区”“中心线”“支点国家”等,特别几国内一些地区正在“抢占制高点”。如此“截路分等”是否合适,值得仔细斟酌。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速放大。推进“一带一路”建
  设,应重视语言规划。第一,研究“一带一路”语言状况。摸清底数、列出清单、组织调
  研,建立语言数据库。第二,注重培养语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学习不断升温,
  公民外语水平大有提高。但学习的语种校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第三,了
  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习惯。语言正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
  习惯是重要文化习贯。第四,充分利用语言技术。当下人类的语言交际多数伴随着语言产
  品,得助于语言技术,比如智能手机、短信微信、电于邮件、PPT、翻译软件等。第五,做
  好社会语言服务工作。语言服务,需要政府与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需要公
  益服务与有偿服务双腿行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 8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源,与曾创造多彩文明形态的沿线各国发展
  经济合作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B.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五通”,其中就有语言互通。“语言互通”
  才能更好建设“一带一路”。
  C.“一带一路”建设尽管可以用英语等大语种作为通用语,但更需使用本区域的近50种
  甚至不下200种的能够表情、通心之语。
  D.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使用得体的词语让更多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五通”, 无论是政策互通,还是设施联通,都需要发
  挥语言在沟通方面所起的桥梁作用。
  B.在“五通”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 其实是个根本因素,而真正能够促进民心相
  通的通用语不能只是达意,还要表情。
  C.实现语言上的平等互惠,应尊各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注意词语.使用得当,对
  一些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要少用、慎用。
  D.信息化时代,在大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剧放大的背最下.推进
  “一 带一路”建设,应谈充分重视语言规划。
  3.报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中,要想既看得明白又看得顺眼,最好制定有关术语使用与翻译原则,拟定不建议使用词表或忌讳词表。
  B.由于外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能使用“一带一路”建设中“表情、通
  心”语言的人才十分缺乏.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C.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可谓“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对此,应研究并出版相
  关书刊,以便遵守语言政策。尊重语言习惯。
  D.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语言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利用语言技术,政府和民间
  “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做好语言服务工作。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