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道小题,约8380字。
高四第一学期第1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蝶恋花》中“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委婉含蓄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一夜未眠的相思之愁苦。
B. 《氓》是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中以一位弃妇的口吻叙述了她与丈夫从相恋、嫁娶到被弃的过程,抒发了悲愤伤感的情怀。
C. 《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李清照《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描写忧愁异曲同工,都是把无形抽象的忧愁写得有形可感。
D. 《雨霖铃》中,柳永采用了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采用铺排的技巧将别离前、别离中、别离后的痛苦、思念之情渲染到了极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围绕以吕梁精神为中心,不忘初心,团结奋进,让吕梁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B. 交通部支持内地交通运输企业与香港企业携手“走出去”,共同参与基建建设、投资和运营,为香港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C.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组织评选的2017“中国品牌500强”榜单在北京揭晓,山东共有海尔、青岛啤酒、魏桥等45个品牌上榜。
D. 为了应对浒苔自然灾害,青岛市强化监视监测,加大拦截、打捞、清理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浒苔到岸率,有序开展浒苔处置工作。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慧的长期积淀,有着极为丰富、深厚的内涵,是极富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的形式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宋人认为:为官之要,曰廉曰勤。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至于名相范仲淹,则其境界更高。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例如: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还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但不论怎么说,学而优则仕,总比不学无术、只顾投机钻营和贪赃枉法要好。因此,时人又唱道: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如贪官朱勔受宠,仅家奴即有百余人封官赐爵。其中受金带者至有数十人。当时民谣说: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 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以贪污勒索的钱财而换取的腰带到手后,又被高价转卖,从而大获其利。因此,人们对贪赃枉法之徒愤慨至极,认为“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贪官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南宋初,因大将张俊所领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军”之名。然而,这些花腿军成了他的私仆。他役使这些花腿搬运花石,在杭州为他修盖太平楼。当时民谣道:“张家寨里没由来,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贪官污吏无耻,他们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其中,王黼尤为突出,他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于是,人们为他编了顺口溜:三千索,直秘阁;五千贯,擢通判。以致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甚至无官不贪。官吏贪污,实同盗贼,有时,贪官为害甚至倍过于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