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50个字。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3.感悟牧羊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情导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纪念白求恩》,作者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赞扬了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植树的牧羊人》,文章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赞美了“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多媒体播放《植树的牧羊人》动画片片断)
  二、课前预热
  1、作者介绍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2、文本链接
  《植树的牧羊人》创作于1953年,当时作者应一本杂志专题“你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艾尔泽阿•布菲耶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这部作品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三、整体感知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初步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2、积累词语
  坍(tān)塌废墟(xū)流淌(tǎng)缝隙(xì)  琢(zuó)磨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流淌:液体流动。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